返回

销售没冬天

订阅
开始阅读 查看目录
小说简介
    这些年来,常常必须面对案头上摞成山似的纸质简历,面对我的助手们不得不压缩之后才能传到我笔记本上的电子简历。当经过一番番的“砂里淘金”之后,面对坐在我面前的一拨又一拨的应聘者,我最想问他们的,其实并非“你的学历呢?你的工作经验呢?”,而是“你的性格真的适合从事你所申请的这个岗位吗?你确实想好了吗?”
    尤其是,当我不得不从那些从简历上看几乎一年换一个公司或换一个岗位的应聘者时(顺便插一句,这样的简历,本意是表明自己具有相当丰富的工作阅历,其实效果适得其反——在HR那里,你无疑告诉他说“我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职场跳蚤“,你录用了我,我也呆不了多久的,你可别后悔!),我最想知道的其实是:我即使为你提供了你所申请的职位,你在这个岗位上,真的能够持久地做下去吗?你真的能够在这个岗位上获得发展的机会吗?
    春节之后,北京等地举办的几乎所有的招聘现场会,那场景看起来都更象示威集会,既令我这样对此类场景早已见怪不怪(都几乎麻木了)的老家伙,也觉得有点发怵。在这滔天潮水般涌动着的有自己专业背景、或身怀一些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人潮中,究竟有多少对自己的真正适合的职业和岗位了解的?有多少人由于对自身的性格“会错了意”,而对前来招聘的公司“表错了情”,以至于应聘的成功率极低而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又有多少人即使勉强得到一份工作,不久也发现这工作其实并不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义务对他们说点儿什么。
    在我这些年主持过的、协助过的招聘面试中,10个参加面试而被淘汰的应聘者,至少有7个是由于他被认为性格与岗位不吻合而被淘汰出去的,剩下的才是由于被发现能力或经验上的不足。
    要说性格与职业的问题,从笔者个人说起,也许是更恰当的。
    今年春节期间,我从北京回了一趟福建,只为了看望几位当年的老领导。既非官场应酬,更无实利相求,新春佳节,故人相聚,几杯小酒,几段叙旧。从副部级高官到已经退休赋闲的老书记,都闲语款款,话题天南地北。席间不免聊到我当年离开机关下海,却差点没呛得要了命的往事,我当然也煞有介事地简单汇报了一下这十多年的个人变化。这几位一生阅人无数的老领导,仍然对我很“给面子”,对我的点评都惜墨如金,仅以“太有个性”四个字,就算是把我当年的那副德行,全给点透了、道尽了。
    二十多年前,我是边远地区的一个中学教员,与这几位老领导非亲非故,就那么给调到机关当秘书,当时他们看到的是我的乏善可陈的那么一点“才气”,而以“选择性失明”的方式忽略且包容的,是我的“个性”。“有个性”的评语之后,是另一些我现在才能够完全认同(当然是在经历了许多人生挫折之后才认识到)的潜台词——
    自我中心——头脑里只有“我”,严重缺乏他人需求意识和对他人情绪变化的感知能力;
    人际敏感性很差——自此则知之,自彼则不见;
    锋芒毕露——个人表现欲太强;
    情绪自控能力弱——激情有余,稳重不足;
    ……
    对于官场职业生涯来说,“有个性”在某些时候可能会给一个人平添一些“性格魅力”,但一般而言,“有个性”更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适应官场这样的职业环境,无法适应他可能担任的领导岗位,“有个性”只是一个作家、艺术家的优秀素质,却不见得是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相反,过于张扬“个性”,更容易使一个人在领导的岗位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以我与官场环境极不“兼容”的个性,居然能够在党政机关的秘书等位置上一气干了八年,说来只是我的运气不错,恰好在最初的时候遇上了这几位极具包容心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在他们身边工作的几年,大抵是被他们在大原则的前提下给“惯”着的几年,他们从来不介意我常常表现出来的“大不敬”。我与他们中的某些人,与其说是秘书与领导,有时候,倒不如说更象文友。
    然而,一个人毕竟不可能要求环境与岗位去适应他本人。官场就是官场,领导更不是“文友”,当这些待我以似海佛心的老领导们陆续或高升、或调任之后,我也就渐渐的“混不下去”了,当时,其中的一位老首长,甚至已经准备发函再一次将我调到他所在的机关。然而我知道,人不可能总这么一辈子被老首长罩着,再惯着罩着,你的性格不适应职业环境和职业本身,你仍然成不了气候。递交辞职报告,才是我唯一正确的选择——这不仅仅因为当时我已经下海并挣扎得死去活来。
    没有终生去从事与自己的性格不匹配、不兼容的职业,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幸运。忆及青春年代的幸运,我当终生感念对我有着知遇之恩诸多兄长。但这样的幸运毕竟不是人们经常有的。幸运之所以被叫做幸运,就因为它是偶然之足的舞蹈,因为它的不可期待。只有对自己的性格与职业适应性有个了解,你这一生在职业发展上,才谈得上获得真正的方向感。
    在经济不景气、求职者之于工作岗位严重供大于求的今天,对自己的性格与应聘的成功之间、与未来的工作绩效以及职业成就之间的内在严重缺乏了解,在我面试过的应聘者中,仍然比比皆是。我想,提醒人们从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上“认识你自己”,我以为是我的一种责任,这种看起来“没事找抽”、“自作多情”的责任感,促使我决定写作《认识你的职业性格》。
最新章节预览 Share
《销售没冬天》全文阅读
首页 >销售没冬天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