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轮廓。他手中并无朱笔,指尖却悬停在地图中央——那片代表关中的、被他亲手以铁血和神机重塑的土地上空。

    指尖之下,是几份摊开的密报。墨迹未干,带着黑冰台独有的、阴冷如蛇的气息。

    一份来自关东:陈郡民张耳,旧魏名士,隐匿乡野,广散流言,谓‘定鼎台乃纣王鹿台,三水渠乃幽王骊山’,谤议汹汹,黔首颇有怨怼之色。

    一份来自南郡:仓粟吏韩信,酒后狂言,于市井讥评‘役法严苛,酷于桀纣’,并私论兵法,语涉‘背水’、‘十面’,狂悖之极。已下狱,待决。

    一份来自巨野泽:渔盗彭越,聚众已逾千,剽掠济阴、东郡粮道,屡败郡兵。其踪飘忽,似得高人指点。

    最后一份,字迹最简,亦最刺目:下邳圯桥,张良,已不见踪迹。疑入东海。

    灯火跳跃,将扶苏的影子长长地投在疆域图上,微微晃动,如同一个沉默而疲惫的巨人。殿内铜漏的滴答声,在这死寂中格外清晰,计算着流逝的光阴,也计算着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帝国肌体下,无声蔓延的裂隙。他废分封、行郡县、尊法术、兴工程,以超越时代的铁腕和神机强行将历史扭向另一条轨道,碾碎了所有明面上的王旗。然而,那些在历史缝隙中闪烁的名字,那些不甘沉寂的思想,那些被沉重劳役压弯的脊梁下滋生的怨怼,如同深埋地底的暗河,正悄然汇聚,无声地冲刷着他所建立的、紧绷而脆硬的秩序基石。

    陛下。蒙恬低沉的声音在殿门处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他紫袍肃整,但眉宇间刻满了疲惫的沟壑,双手捧着一卷新的奏报,步履沉重地踏入殿内。少府章邯急报,南山采石场……塌方了。

    扶苏的身影纹丝未动,只有悬停的指尖,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颤。

    塌方处,乃‘定鼎台’主基座石料采区。蒙恬的声音干涩,带着一种沉痛的压抑,巨石崩落,当场……掩埋役夫三百二十七人,伤者……无算。督造官吏言,连日阴雨,山体松动……

    三百二十七人。冰冷的数字,如同三百二十七根钢针,狠狠扎入这殿宇的寂静。扶苏缓缓转过身。灯火映亮了他的侧脸,依旧是那冷硬如石刻的线条,但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翻涌着蒙恬从未见过的、复杂到极致的情绪——那不是愤怒,不是悲伤,而是一种穿透了时空的、深沉的倦怠,以及一种近乎虚无的审视。

    三百二十七……扶苏低声重复,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产生微弱的回响。他的目光没有落在蒙恬身上,而是越过他,投向殿外那片被宫墙切割的、铅灰色的夜空。蒙卿,你还记得阴山脚下,那场雪吗

    蒙恬一怔,不明所以,只能顺着回答:臣……记得。北地苦寒,朔风如刀。

    那时,寡人磨着刀,看着父皇‘勤勉戍边’的诏书。扶苏的声音飘忽,仿佛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用这刀,劈开一条活路。劈向咸阳,劈向那至尊之位。

    他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蒙恬手中的奏报上,又仿佛穿透了它,落在南山那片被鲜血和泥土浸透的塌方区。寡人劈开了。劈碎了六国王旗,劈开了函谷天险,劈开了江东烈焰,劈开了巨鹿联军……劈到了这章台殿的御座之上。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洞穿一切的锐利:可如今,寡人坐在这里,手握九鼎之重,颁下的每一道旨意,流出的每一滴血汗,却似乎……都在劈向寡人自己亲手打造的根基!

    陛下!蒙恬心头剧震,慌忙躬身,此乃天灾!非陛下……

    天灾扶苏打断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那弧度里充满了自嘲与洞察,若无‘定鼎台’之役,他们此刻应在田垄间,或在市井中,虽清贫,至少……能见明日之阳。寡人的旨意,便是那天灾之源!

    他猛地抬手,指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世民穿扶苏率玄甲铁骑南下简介 >李世民穿扶苏率玄甲铁骑南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