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
没有更直接地面对现实的血淋淋的残酷,他的理想主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正如萧凌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你们总是相信结局……,因为在每个路口都站着这样或那样的保护人,”“你们毕竟不用付出一切,用不着挨饿受冻,用不着遭受歧视与侮辱,用不着为了几句话把命送掉……”,由于这种浅薄,他得知萧凌有私生女时,不能体会她的难以言说的痛楚而残酷地与她分手。但在另一方面,这两个人物能走到一起,就有其共同之处,这就是对人性的执著。他们虽然各趋一端,但又互相补充。即使极端绝望的萧凌也企图在充满了“粗暴”、“狂野”与“残忍”的环境中保住人性中的一点“优雅”与“诗意”,而永远不可能与残酷粗暴的现实协调。这一点“优雅”与“诗意”,就是在时代的黑暗中一点人性的“星光”。“星光”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正如杨健所指出的“星光是这个黑夜中唯一的光明,在没有温暖阳光的时候,这冷冷的光明就显得极其宝贵。这星光就是深藏在萧凌等人心底的未曾泯灭的人的良知。这星光是对要不变为兽或畜生,而保留的一点对人性的执著。”19可以说,这一点对人性的执著,是年轻一代精神上觉醒的契机与艺术探索的动力,它也为文革后中国文学的复苏作了预告。

    注释:1 引自《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收入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32 页。

    2 文革后期文学(艺)类杂志的复(创)刊,最早的当属《北京新文艺》(1971.12 ),这也许是一个率先发出的信息。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总体上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过程,1972年1 月,先有《广西文艺》、《广东文艺》、《革命文艺》(内蒙)复刊,随后吉、鲁、黔、川、湘等省市的文艺刊物也陆续复刊,到次年夏季,全国除上海(影响重大的文艺丛刊《朝霞》也于是年5 月在上海创刊,但它直接受“四人帮”控制)、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外的大部分省市都有由当地文联或作协主办的刊物复(创)刊,而沪、津、江、浙等地,也已有地市一级文艺刊物刊行。参见《新中国文学词典。附录。文学刊物刊名变更情况一览》,第1310-1330 页,潘旭澜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 《金光大道》共有四卷。第一、二两卷分别于1972年8 月和1974年5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夏由京华出版社重版,并一次出齐四卷。

    4 《虹南作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51973 年7 月28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在审查湘剧舞台艺术片《园丁之歌》时,对影片横加指责,扣以“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的罪名,一年后,该片在全国范围遭到批判。

    6 根本任务论是在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的,即将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规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参见《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收入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35 页。

    71968 年5 月,于会泳在《文汇报》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依江青指示归纳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 后来经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这一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电影镜头的运用、舞台调度、情节安排等各个方面,既是创作原则又是批评标准。这个原则还演绎出三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