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
衬、多侧面、多浪头、多回合、多波澜、多层次和高起点等一系列“三字经”创作模式,将人物和情节简化为固定公式。

    8 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271 页。

    9 同上书,第87页。

    10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1《缘缘堂续笔》据《丰子恺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2《丰子恺散文全编》,第662 页。本教材所引用的丰子恺语均依据此版本,不再一一注明。

    13《半棵树》初刊于《诗刊》1982年2 月号。

    14本节引文均引自《对于人生和诗的点滴回顾和断想》,见牛汉《学诗手记》,三联书店1986年版。

    15本诗初次发表于李方编《穆旦诗全集》,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本节即依据此版本。

    16《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原是地下手抄作品初次发表于《今天》文学双月刊第四期,后被编入多种选本,本教材依据的是林莽、刘福春编《诗探索金库。食指卷》,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17《波动》原系地下手抄作品,出次发表在《今天》文学双月刊四、五、六期连载,用笔名“艾珊”. 首次公开发表于《长江》1981年第1 期。本教材依据的是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18《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页。

    19引自同注8 书,第168 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