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赋税百年......烛花爆开的瞬间,她突然想起初见时那个满身血污的少年,原来有些伤口,永远无法真正愈合。

    宝应元年,李豫即位。新皇采纳苏明远的奏疏,在睢阳建双忠祠,追封张巡、许远为郡王。苏明远带着青璃前往睢阳参加祭祀大典,却在人群中看见熟悉的身影——李泌身着道袍,正将菊花洒入睢水。

    你终究还是选择了归隐。苏明远走上前。李泌望着滔滔河水,白发在风中翻飞:马嵬坡、睢阳城,这天下的血,流得够多了。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建中立极文》,这是我为新皇拟的治国方略,写完这篇,我便真正入山修道。

    秋风掠过祠堂飞檐,苏明远听见青璃在身后轻声叹息。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那些在权谋中扭曲的初心,都化作祠堂匾额上浩然正气四个鎏金大字,在残阳下泛着冷光。他牵起青璃的手,看见她腕间的鞭痕已结疤,如同大唐千疮百孔的江山,终将在岁月里慢慢愈合。

    此后数十年,江南酒馆里常有人说起,曾有位神秘的掌柜,偶尔会对着墙上的旧舆图出神。若问起舆图来历,他只笑而不语,继续擦拭手中的青瓷酒碗。而在长安城头,暮鼓晨钟依旧按时响起,只是再也无人记得,那个在烽火中奔走的身影,曾如何用热血与生命,守护过这个盛世最后的尊严。

    山河旧梦

    贞元年间,江南的霜来得格外早。苏明远坐在酒馆门槛上修补竹篾灯笼,青璃端着药碗立在廊下,看他鬓角新添的白发在风里微微颤动。二十年光阴,竟比洛阳城头的战鼓消逝得还要无声无息。

    掌柜的,可听过《霓裳羽衣曲》挑着货郎担的外乡人歇在门口,长安来的乐师说,当年杨贵妃起舞的曲子,如今又在大明宫奏响了。

    灯笼骨架啪地折断,苏明远望着掌心渗出的血珠,恍惚又见马嵬坡的白绫在风中飘荡。那时他不过是个揣着赤诚的少年,以为凭一腔热血便能护得山河无恙。青璃默默取来布条包扎,她腕间的疤痕早已淡成浅粉,却在每个阴雨天隐隐作痛。

    深夜,酒馆后院的老梅树落了第一瓣花。苏明远翻出压在箱底的密函,李泌最后的笔迹停在功成身退,方得始终。数年前,他听闻那位曾与日月争辉的智者,真的在衡山深处羽化登仙。而长安城的风云变幻仍在继续——吐蕃犯境,藩镇割据,新帝又在谋划着新一轮的削藩大计。

    去看看吧。青璃将备好的行囊放在桌上,我知道你放不下。烛火映着她眼角的细纹,却比当年在太行山的篝火旁更温柔。苏明远握紧她的手,忽然想起睢阳废墟上那轮血色残阳,和她为守护百姓拼得遍体鳞伤的模样。

    再度踏上长安的土地,朱雀大街的繁华依旧。但苏明远分明看见,酒肆的歌舞升平下,乞丐在墙角饿死无人收殓;达官贵人的锦绣华服里,藏着克扣军饷的账本。他寻到双忠祠,却见祠堂门可罗雀,守祠的老人昏昏欲睡,香炉里插着半截熄灭的香。

    如今谁还在乎这些旧事老人咂着旱烟,张巡将军当年吃人肉守城的事,反倒成了坊间笑谈。苏明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当年睢阳城三十万军民的牺牲,竟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道德困境。他摸出怀中的碎银修缮祠堂,却在梁柱上发现歪歪扭扭的刻痕——元和十年,吐蕃破盐州。

    辗转找到李泌的旧宅,庭院早已荒芜。苏明远在青苔覆盖的石阶下,捡到半片刻着《建中立极文》残句的竹简。风起时,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又听见故人说这天下的血,流得够多了。可长安的血,何时真正停过

    归程路过洛阳,苏明远特意绕去旧战场。当年的焦土上,麦子已绿了又黄。田垄间有孩童嬉戏,他们不知脚下土地浸透多少忠魂。他在土丘上立了块无名碑,碑文只刻着大唐子民四字,却比任何歌功颂德的碑文都重若千钧。

    回到江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山河旧梦简介 >山河旧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