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致勃勃分享新买的杂志,我瞥一眼,冷淡地说封面真俗气;她解出一道难题,开心地问我看法,我故意挑刺说步骤太啰嗦。然而,她似乎有种天生的钝感力,或者是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宽容,从未真正与我置气,顶多嗔怪地瞪我一眼,那眼神清澈见底,反而让我心底那点阴暗的得意瞬间化为更深的羞愧。如今回想,那些幼稚的、刻薄的言语,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向的其实是我自己那颗怯懦又渴望靠近的心。不知那个笑容明媚、性情温厚的李薇,如今被谁温柔地珍藏着这迟来的愧意,终究只能沉淀在时光的河底。
高三的号角吹响,空气骤然变得稀薄而沉重。课桌上的书本试卷迅速堆叠成山,每一次测验排名都像一次残酷的公开处刑。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里,我意外地被两股强大的力量裹挟着,推到了前排的聚光灯下——周笑和张志。
周笑人如其名,笑声爽朗,走路带风,是班里公认的女汉子,一头利落的短发,做事风风火火,解题时眉头紧锁,带着一股不把难题撕碎誓不罢休的狠劲。张志则是班长,沉稳内敛,逻辑清晰,有着超越年龄的责任感。他们是一对默契十足的地下情侣,秘密保守得极好,只有少数几个敏锐的人能捕捉到他们偶尔交汇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柔光。他们的座位就在讲台正下方,是老师目光的焦点区。不知是出于帮扶后进的责任感,还是单纯觉得我这人还算孺子可教,他们强硬地将我从教室后排那个安全的、可以随时打盹的角落,拽到了他们旁边那个如同刑场般的前排位置。
坐这儿,看你还怎么睡!周笑一把将我的书包塞进新座位抽屉,语气不容置疑。张志则默默递过来一份他整理的数学重点题型笔记,字迹工整清晰。
坐在他们身边,如同置身于两台高效运转的引擎旁。他们讨论难题时思维碰撞的火花,他们课间十分钟也争分夺秒刷题的专注,他们面对挫折时互相打气的眼神,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压力场。我被迫跟上他们的节奏,试图融入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学习氛围。然而,我的身体却在激烈地反抗。鼻炎愈发严重,呼吸不畅,脑袋像灌满了浑浊的泥浆,整日昏昏沉沉。那些堆砌如山的卷子,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在缺氧的大脑里搅成一团混沌的迷雾。我像一架燃料不足却被迫高速运转的老旧机器,只能在强弩之末的状态下,勉强维持着成绩不再大幅下滑。每一次模拟考后,看着自己那不上不下的名次,再对比周笑和张志稳居前列的分数,一种混合着感激、焦虑与深深无力的复杂情绪便啃噬着内心。
黑板一角的高考倒计时数字飞速变小,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当数字最终跳到1时,那个决定性的早晨降临了。天空是那种令人心慌的、无云的灰白。考场里静得可怕,只有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在耳鼓里轰鸣。题目确实不算刁钻,许多题型都似曾相识。然而,当我的目光试图聚焦在那些文字上时,思绪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受控制地飘远。眼前浮现的是出租屋深夜电脑屏幕幽蓝的光,是那些消耗了无数个夜晚的、廉价刺激的画面片段,是长期熬夜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沉重疲惫感。注意力如同指间流沙,越想抓紧,流失得越快。一种冰冷而绝望的预感,随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彻底沉入了心底。
等待放榜的日子是一种凌迟。最终,那个数字冰冷地躺在查询页面上——距离一本线,差了三分。仅仅三分!它像一个恶毒的嘲弄,将我三年里所有的不甘、侥幸和最后一点微弱的期望彻底碾碎。我抓起手机,手指颤抖得几乎按不准按键。电话接通,听到母亲那熟悉而遥远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时,所有强撑的堤坝瞬间崩塌。
妈……喉咙像是被滚烫的砂纸堵住,声音破碎不堪,我……我没考好……差三分……我不复读……妈……我不复读……哽咽最终变成了无法抑制的嚎啕大哭。积攒了三年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