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竖了起来。玉佩......
别让他们拿到......
她的指尖划过我手腕内侧,那里有块淡褐色的胎记,形状像片蜷缩的槐叶。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如此慌乱,记忆中她总是坐在槐树下的石磨旁择菜,银发被阳光晒成浅金色,会把刚摘下的槐花别在我辫梢,说槐树是我们的守护神。可此刻她的眼睛里蒙着层灰雾,指尖冰凉得不像活人,却在提到
玉佩
时突然收紧,像是要把最后的力气都注进这句话里。
凌晨三点,监护仪的蜂鸣器突然尖锐地响起。护士冲进来时,我还盯着奶奶的手看
——
她无名指根处有块烫伤疤痕,是去年给我熬槐花蜜时留下的,此刻那道疤痕在月光下泛着青白,像条静止的青蛇。她们推搡着我出去,白大褂带过的风里有股碘伏味,我听见主治医生说
临终前回光返照,可我知道,奶奶是在等我回来,等我记住她指甲缝里的黑泥、手腕上的力气,还有那句没说完的警告。
走廊的长椅上,我摊开掌心,那里还留着奶奶抓握的红痕。青玉吊坠的红绳在口袋里硌着大腿,那是她从不离身的东西,今天清晨护士交给我时,绳子上还带着体温。吊坠背面刻着行小字,是爷爷的字迹:槐开七载,月落井台。七年前我离开槐镇去城里读初中,七年后的今天,奶奶带着秘密离开,只留下这句谜语般的话,和井台边那片叶脉成
归
字的槐叶。
窗外传来救护车的鸣笛,远处的老槐树在夜色里沉默。我摸出手机,相册里存着上周和奶奶的合照:她坐在客栈门槛上,手里攥着青玉吊坠,背后是那口百年老井,井台边的槐树枝桠间,隐约能看见九枚铜钉的反光。那时我以为那是爷爷留下的装饰,此刻才想起,父亲曾说那是
镇宅的老讲究。
凌晨四点,天边泛起鱼肚白。我站起身,行李箱的轮子在地面发出声响。奶奶的指甲缝里为什么会有井台的黑泥她临终前说的
他们
是谁青玉吊坠和爷爷坠井时的
井里的月亮
有什么关联这些问题像团乱麻,在脑海中缠绕。走出医院大门时,晨风吹来,带着槐花的清香,却也混着若有若无的土腥味
——
那是井台深处的味道,是奶奶最后留给我的,关于槐镇的秘密。
手机突然震动,是条未知号码的短信:七月十三,槐香客栈,井台见。
发件人显示
未知,时间停在午夜十二点,正是奶奶来电的时刻。我盯着短信,后背渐渐沁出冷汗,手腕内侧的胎记突然发烫,仿佛有双无形的手,正沿着当年奶奶刻下的纹路,慢慢揭开槐镇尘封二十年的往事。
第二章
槐香客栈
推开客栈木门时,铜铃发出沙哑的叮当声,震落门楣上的燕巢碎屑。那串铜铃是爷爷亲手焊的,十二枚铃铛用细铁丝串成葡萄串形状,如今铁丝已锈成褐红色,最底下那枚铃铛缺了个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七岁那年我曾好奇摇晃过,被奶奶厉声喝止,她说铃铛咬过血,见不得小孩。
十年没回来,堂屋的酸枝木八仙桌还摆着奶奶惯用的蓝白瓷碗,碗沿的缺口像颗缺了的乳牙。我蹲下身,指尖触到青石板上的醋渍痕迹——十岁那年踮脚够碗,青瓷醋瓶砰地砸在地上,深褐色的醋汁渗进砖缝,至今还能闻到若有若无的酸气。奶奶当时蹲在我身边,用抹布擦我膝盖的碎片,银发扫过我手背:碎碎平安,浅浅长大了。她袖口的槐花刺绣蹭到我手腕,如今那抹淡紫早已褪色。
王伯正用粗麻布擦地板,抹布在石板上拖出刺啦刺啦的声响,像在刮擦某种坚硬的外壳。他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