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的「心念」转啦8心念一转」啊,那么「就烦恼变菩提」了,这样子。这好像很深的,说一个较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有的人很罗曼蒂克啊!假使他的心情坏时,看了好像外面若有花开,就好像花也在哭啊!(感时花溅泪),其实花怎么会哭呢?那是你自己在哭啊!对不对!所以那是你自己的「心相所现」,如果他心花开时,即使是雨天,他也很快乐啊!下雨天,他也出去外面跑,他也很快乐啊!所以那个都是自己「心相所现」,所以「外相」没有一个「自性」(缘起性空),乃至于说自心里面的「相」阿「一切相」都没有一个「自性」,一切的相啊!全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性」,比如说「好」或者是「坏」,还是说「快乐」还是「忧愁」,乃至于说什么?乃至我们说在打坐的时候脚会痛,对不?到底会痛、还是不痛呢?你若一直想脚痛,它就一直痛,你若不要想,「不作是念」,他就不痛了。有时你若没有想、或有时候你打妄想,(那时)也变成不会痛,因为忘记了,所以你那个「痛」若是「实在」的。你注意这句话,那个「痛」、那个「痛受」或是「痛触」,「痛」叫「触」,触觉的「触」,那个「痛触」由于「因触生受」,「接触」以后才会有「感受」,对不?如果没有接触就没有感受嘛,那怎么「触」呢?因为腿一盘起来接触嘛!所以「因触生受」,生什么「受」?生「痛受」,所以「痛触」生「痛受」。那如果「痛触有实」、是「实在」的话,那么应该「时时皆痛」嘛!不应该有时候会中断,不应该说,你一打妄想的时候就不痛了,就忘掉了(痛),你一专心听讲的时候也忘掉了(痛),你一专心、摄心在鼻息上的时候,也忘掉了、也不痛了,可是你一直在想它(痛)的话,念念「觉」触的话,那么那个「触受」就死了(消失了),所以「痛触」如果「有实」的话,应时时皆痛,但是「痛触」不是一直都在痛啊!所以可知「痛痛无实」、「痛触虚妄」,这样子就不是只有打座,像牙痛也是一样的,所有的「痛」都一样,乃至不是说所有的痛,「痛」是一种「受」,那么「痛受」或是一切「苦受」,或是乃至于「乐受」,或是乃至于「不苦不乐受」,也就是所谓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一切受」皆无有「实」,都没有「实在」啦!这样子。而受会(好象)「有实」的时候是怎么来的?是「裙而来的,你如果去「裙的时候,就会有那个东西在,那你如果「放掉」的时候,它就不见了,那这最容易观察的就是在静坐的时候,尤其是双盘腿「痛」的时候,那个心好象有「手」会去抓那个「痛」,「抓来」以后再细细的「品尝」,喔痛、痛、喔好痛!痛到整个心扉都缩了起来,整个纠结在一起,整个双肩都僵耸起来了,就好像猫一样,呼吸都呼不上来,那呼吸只有在上半截,啊都很紧张,这样子,那就是因为你去「执裙那个「受」、执取那「痛」,所以它就变成「有实」了,你若一「放开」就没有了,所以在静坐的时候,修「放下」也就是这样。怎么放?「身放」、「心放」要放下来。这从那里「放」啊?从肩膀先放,因为肩膀做什么用?肩膀是用来「担」的嘛!所以不是说一定有一个担子(扁担)才能担的喔,不用担子也照样担。不用担子只是脚痛、还是说那里痛,也是这样担(师父作耸肩动作)啊!不是说打坐痛才担,你若上班在紧张的时候,还是在「丫支票的时候紧张,都是在「担」」,喔!啊很紧张的,啊这两个肩胛就这样耸起来,就好像猫一样,而这眉头深锁,有的人甚至一蹙起来,额头纠结成一直线了,有的人眉头中间有一条直线,那都是在「担」嘛!担到后来才会变成那样子嘛,而不是只有做工作啦!有的没上班便担孩子,有的担孙子,都是在「担」,「担」到一个愁容满面的(样子),因为很重啊!对不?「担重担,跑大路」。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所以这个「凡夫即佛」,不是说「凡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