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对法」、是对立之法。但是在「本性」里面,这个「禅定、解脱、散乱、系缚」这些都是「本性」里面所现出来的「相」。因为是「对立」之法,有「定」就有「乱」啦,有「解脱」就有「系缚」,所以不是「佛法」。这是什么意思?「佛法」就是「佛所自行的境界」,即「佛的境界」。这里所谓的「佛法」是「佛自己的境界」,因为禅宗所学的是「佛的境界」,而不是一般的境界。所以接着又说啦「佛法是不二之法」,佛祖自己所行的法是「不二之法」,不是有两种。这个「不二」就是说「离一切分别对立」,怎么讲呢?因为佛性「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对立」,所以是「不二之法」。佛祖的境界就是「没有对立的」,因为有「对立」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烦恼」。但是佛已经到达没有冲突烦恼的地步了,所以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印宗法师又问说,那么你所说的「佛法不二之法」是什么?慧能大师就说「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法师你现正在讲的「涅槃经」、你在解说这「涅槃经」,「明佛性」,「明」就是「阐明」,阐明佛性或是明了佛性,这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这「不二」就是「不分别」、「生佛不二、一真法界」的意思。「生佛不二」就是众生与佛是不二的,众生与佛不是二种、是一种,因为都是「真如所现」的。

    「慧能曰」慧能大师就说,法师您在讲的「涅槃经」的「阐明佛性」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譬如说「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这是「涅槃经」里面的经文,高贵德王菩萨就跟佛世尊说「犯四重禁,做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假如众生犯「四重禁」,「四重禁」就是「杀盗淫妄」这四种重戒,「禁」就是「禁戒」,这四种重的禁戒。犯「四重禁」又造「五逆罪」,「五逆罪」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这五种的「逆罪」叫「五逆罪」。跟「一阐提」(叫信不具),意思就是说「不具足信根」,「不信」就是不信三宝,对三宝不相信(不信佛法僧),这种人叫「一阐提」,就是不信佛的人。这样犯了「四重禁」跟「五逆罪」以及不信佛的人,是不是会断他的「善根」与「佛性」呢?佛世尊就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种是「常」;一种是「无常」,但是佛性非「常」、非「无常」,所以就不断。「佛性」跟「善根」不一样,佛性它不属于「常」,也不属于「无常」,它(佛性)不是「生灭法」,所以就不会断。「名为不二」所以就「不二」。「一者善,一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法」里面有「善法」也有「非善法」,但是这「佛性」不是属于「善法」、也不是属于「不善法」,不能说它是「善」还是「不善」,因为好人也有「佛性」,坏人也有「佛性」,所以「非善非不善」,所以「佛性」是「不二之法」。「蕴之与界」,「之与」就是「至于」,从蕴到界;蕴至于界,就是从蕴到界。「蕴处界」总说应该有三种即「蕴、处、界」,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中间省略掉一个「处」。所以从蕴到界叫做「蕴之与界」,简略的讲就是「蕴之与界」,那事实上是有三个,叫「蕴、处、界」,这三个叫做「三科」,这个代表(了)一切世间法,一切世间法就用这「三科」不代表。「凡夫见二」,对这一切的世间法凡夫人都看到两种,「看到二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染净、善恶、是非、美丑」等等

    (对立的两面),他都把它分别成两种。「智者了达,其性无二」,若是有智慧的人,他了达这个真如本性,就看到这个「其性无二」,就看到一切法的本性是没有二种(对立)的,不是「两种」而是「一种」,这都是「真如所现」的。「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假如没有分别、没有差别的这个「性」就是「真如之性」,真如之性就是「佛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