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的变化?当然是变好而不是变坏,变得烦恼淡薄啊!变得烦恼压下去、或是少了,这样子才是真正的修行。那若其它的种种变化、乃至于你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见神见鬼,那都没有用。你说你有看见佛祖,有看见也不要紧,最好你自己变成佛祖,那是最重要的,你看见佛祖那也只是你所见到的,但并不是「你」,这样子(讲)了解吗?我现在跟你们讲,因为这部经(坛经)是究竟的经,所以我跟你的们讲的都是实在的话,就不会像拿棒棒糖给你,慢慢引你、诱你,现在讲的都是实在的。好!

    「空无边处定」就是因为观「空」,「观」一切法空,然后达「自身空」、「他身空」、然后达「色空」乃至于「器界空」,这叫「空无边处定」。那如果观出那个「空」以后,就得到「定」了,叫做「空无边处定」。这个「空」是「无情界」,对不对?是观「无情界」空,然后接着就「观」有情界的「识」,「识」就是观「八识」,「观」我们这个「八识」是「遍满一切处」就是「无边处」,我们这个「八识遍满一切处」,所谓的「法身遍法界」,观成的时候就叫做「识无边处定」,因为这个「法身遍一切处」,所以得「定」,称为「识无边处定」。那如果这样修的「定」而得「解脱」,就叫「识无边处解脱」。第六个呢?「无所有处解脱」,这个是从「无所有处定」来的,本来是「空无边处」跟「识无边处」,现在变成「无所有处」,那就又更进了一步,就是说这个范围又更广阔了,「无所有处」。那修一切法「无所有处」那么就得「无所有处定」,那因此(定)而得「解脱」,就称为「无所有处解脱」。第七个又更进一步了,「非想非非想处」,「非想」因为一切众生都有「想」嘛!那就是「非想」,那如果「非想」的相反呢?「想」的相反是「非想」,但是这个定呢是「非想又非非想」,那么那就是在三界里面没有什么执着了,所以叫做「非想非非想」,那么修这样的观想而得到的定,叫做「非想非非想定」,那因此而得到的「解脱」,叫做「非想非非想处解脱」。那么以上其实是跟那个「四禅八定」的「四空定」是差不多的。第八个「灭受想定身作证具坠,「灭受想定」就是「第九次第定」,也就是「小乘」圣人所修的「灭受想定」,把「受」跟「想」都灭掉了以后,然后得到了解脱,「身作证」就是「身」已经达到、自身、亲自达到这样的境界,叫做「作证」,「具坠就是「具足圆满而不动」叫「具坠。那么以上这些叫做「解脱」,这样的修法一般就是说小乘的修法。

    但是大乘的菩萨并不是说不会。你就要注意这里,六祖大师说「不论禅定解脱」,并不是说禅宗的祖师就「不会禅定」、「也不得解脱」,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不是以这个为最究竟这样的意思,不是以修「四禅八定」得「八解脱」为最究竟。那为什么呢?因为禅宗所谈的最重要的是「见性」,「四禅八定」得「解脱」这种比喻说是大学程度,「见性」就是研究所的程度啦!等于是这样子。再看下面。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稍等一会儿,我印给你们的讲义,还有一份「八胜处」跟「十一切处」,有没有?这个出家众可以看一看,这些都类似、都相关,因为这都是修禅定的东西,你看一看,可以了解一下。十一切处那是「十」一切处,「一切处」是在一起的。虽然是有相关,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讨论这个,你自己去看一看就好,以后讲到的时候再讲。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印宗法师就问他说,怎么会不论禅定解脱呢?「慧能曰:为是二法」,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什么是二法呢?就是「对立之法」。什么「对立」呢?因为「禅定」是对「散乱」;那「解脱」对「系缚」。有「解脱」就有「系缚」;有「系缚」才有「解脱」。那「禅定」是对「散乱」,因为有「散乱」才有「禅定」,所以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