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这叫做「明心」。「明心号菩萨」,对不!所以这是「菩萨境界」,很难、很深。
接着我们继续讲上午讲到的地方。不好意思,讲呀讲地,就讲成北京话去了。因为有时候讲到较重要的,要用台语讲,较不顺,台语的造意差,没办法。继续看下面,早上讲到「如人饮水,冷暧自知」这是比喻修行是「自证境界」,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告诉别人的意思。所以必须要「自证自知」,他人没有办法分享受用。
接着「今行者即慧明师也」。「慧明」法师就讲了,行者您就是我慧明的师父了。慧能大师就说「汝若如是」,你若是那样,「如是」就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东西这样?就是这样悟到,你若「如是悟者」,「吾与汝同师黄梅」,我才真正与你一样,同拜黄梅为师父,同样拜五祖大师为师父。你若如此悟到,那么我们都同样是黄梅五祖大师的徒弟,如此我们都是师兄弟了,是真正的师兄弟,而不是假的,不只是有名,而是真的。因为五祖大师已经开悟,他教我悟到,你也悟到,那样大家都平等,所以我们都是同一个师父,你不用叫我师父。所以这样不简单,是不是?这样就表示六祖大师一点都没有自大。他要叫他师父,普通人就说,你要喊我师父,那很好呀!但是他就没有那样子。第一表示他「不自大」;第二「不乱僧伦」,「僧伦」就不乱了。我们都拜五祖大师做师父,所以我就不能做你的师父了。当然实际来讲,他是传他法的,实际上他是他的师父,但是名份上就不可以居那个名,所以他就不居那个名,有实无名。
「善自护持」你就要自己好好护持,「护」就是保护,「持」就是受持,保护受持。护持什么?护持你刚才所修的那个法,所听到的、所悟到的那个法,你须好好地护持。「明又问:慧明今后向甚处去」?我今后要向什么地方去呢?慧能大师就说「逢袁则止」「袁」就是袁州,你若碰到袁州就停止,不要再跑了,若碰到「蒙」就是蒙山,蒙山就是「蒙山施食」那个蒙山,我们说「放蒙山」就是这个。「放蒙山」这个词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蒙山」是不能「放」,「蒙山」是个地名怎么放?应该是「施食」,密教里面是称为「施饿鬼」。若你碰到蒙山,你就住在那里,「明礼辞」你看六祖大师他是开悟的人,所以他也一样有宿世通,会指点别人,看下面的小字。
经文:〖明回自岭下,谓趁众曰,向至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慧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慧明法师就回到山下,「岭下」就是山下,因为追到山上,现在回到山下,就和要追的人在一起了,就跟他们那些趁众,追赶的众人。「趁」就是「赶」,跟他们讲。「向」就是刚才,「陟」就是升,「向陟崔嵬」「崔嵬」就是高的山路,山路很高的地方,又有石头,称为崔嵬。我刚才爬到那高山,又有石头的地方,「竟无踪迹」竟然没有看到那位行者的踪迹,「当别道寻之」我们应到别的地方去找,这些追赶的人,「咸」都,「以为然」「然」就是如此,都想那样是对的。「慧明后改道明」慧明法师后来就名为「道明」,「避师上字」就是要避讳慧能大师,他也是「慧」,一个「慧明」,一个「慧能」,因为他好像是他的师父一般,不能和师父同名,所以以后就改为「道明」。
经文:〖慧能后到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是思维,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二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近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结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