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这个意思(偈)有两层意思,这(前面讲的)是第一层,是表面上的意思。第二层是较深的意思、是究竟的意思,究竟的意思就是在第二句那儿,(即)「无情亦无种」。虽然这菩萨发大悲心,但是他也没有动什么情,他虽然是「大有情」,但是他也没有动什么「情」,所以是「无情」。那「亦无种」,所以究竟来讲他也没有播什么种,为什么?因为众生的心地本来就有菩提之性了,所以不需要菩萨来播什么种,他本来就有菩提种,本来就有菩提「种性」,这样懂吗?所以这个是究竟的意思。所以依究竟的意思来讲啊,菩萨「无动情」,没有动到「情」,而且亦「无播种」。而「无性」呢?一切法本来就无自性,那一切法「亦无生」,也不生不灭。所以一个是表面的意思,一个是究竟的意思,都在里面。这个就是说「权、实二谛」,五祖大师所讲的这个偈里面「权谛」跟「实谛」都总包括在内。「权谛」就是表面上的,因缘所生法包括在内。「因缘所生法」是什么呢?众生因为妄造无明罪过,所以枉受苦难,这样就需要菩萨辛苦来播种、来传法、来度众生,这称为「权谛」。所以因缘所生法,因为众生有妄造恶业、枉受苦难的「因缘」,所以感得菩萨来度苦、度苦难的因缘,这全叫作「权谛」、「权法」;那「实谛」呢?以「实谛」来讲哪,实在「无情亦无种」,菩萨没动什么感情,也没下什么种,因为众生本来就有种了,「本自有种」,那一切法哪本来就无自性,也一切法都不生不灭,然后这就究竟入「一相无相」之门。呃,深噢吧!所以这(个偈)也不能当作山歌唱呀,你若光看字面「有情水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样也未能了解,所以这就要深深下去体会。你听我讲这些,你听了以后,你就须要去思维呢,你不可以到外面去「吹牛」哦!听我讲几句你就到外面去卖弄,这样就变作「口头禅」,这个「禅」是在心中修的,不是在嘴巴上。所以「禅」有很多种,有「口头禅」、有「文字禅」、有「野狐禅」。所以这些是这么深的法,这些名词我平常很少讲,为什么?因为不要落于这个变成「口头禅」嘛!这么深的法、这么深的宝贝,不是随便可以讲的,你若要讲的时候都要怎么样呢?我根你讲,若要讲这么深的法都要先洗手、洗脸、漱口,坐好,这样才能讲,不能随随便便就讲的啊!所以越深越高的法,你就要越尊重,不可以边走边讲,不是随便什么时候、什么所在都可以讲,不可以哦!为什么?尊重法,「菩萨修行,重法故」,虽然这些是所谓表相,但是这个表相就是你心意的表现,你这个心意你都做不到,那你说「唉,我没有执著肮!吹牛。好!
经文:〖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江口。五祖曰:汝不须忧,吾自送汝。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
看到这儿。
这五祖大师就讲,古早的时候,达摩祖师他刚来我们这个「此土」,就是咱们这中土、中国,而「人未之信」,一般人就没信他的法。所以「故传此衣」,现在就传这衣,这「衣」就是袈裟,不是穿的衣,当作「信礼」,「信」就是征信,使人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