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树」是什么?就是具象、是具体的东西,这「树」就代表一切。「树」本来只是说坐在菩提树下修道,但是他的广泛的意思就是代表这一切的修行。若以菩提来讲呢?本来就不需要依靠这棵树、或是依靠出家、或是说依靠剃发、或是说依靠受戒、或是说依靠经书等等,因为菩提自性本来就是菩提。但是释迦牟尼佛他怎会示现、也仍然这样出家、剃发、坐菩提树下、乃至于苦行六年,然后再坐菩提树下得成菩提呢?我们在「三皈依」里面讲「大慈愍故」,起于大悲,经文里讲「起于大悲」、「以大悲而为上首」,就是因为慈悲的关系。所以示现「出家、修苦行、修道、坐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成道、转*轮、入涅槃」这都是慈悲啊!再进一步讲「法华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他自己说「我来这娑婆世界成佛,至今为止已经八千返」,八千遍了。那个「梵网经」也这么讲,释迦牟尼佛来成佛已经八千遍,所以他不是头一次来成佛,所以他本来就是佛,是慈悲所以来度众生。所以「菩提本无树」这是释迦牟尼佛,若依照释迦牟尼佛他本身来说,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菩提树,他甚至也不需要坐在菩提树下才可以成道,也不一定说一定要怎么做才能成道,因为他已经证到菩提自性,但是因为慈悲的关系,所以他就这么做。乃至说,他也不须要持那些戒律啊,但是就是慈悲的关系,所以他也持戒,所以他也日中一食,所以他也去托钵埃其实他根本就不必要吃那种东西,他若想要的话,天人供养很多啊!所以那些他都不需要,但是因为慈悲的关系。所以「菩提本无树」,菩提从本以来就不须依靠那个菩提树。

    「明镜亦非台」。心中这个「明镜」(用明镜比喻众生能知、能觉的本性)、这个「心镜」也不是说有一个「台」(台比喻有一个什么有相的东西)。这个「台」是什么?就是「有相可裙,有一个「相」、有一个「具象」的东西可以得,依一个具象的东西而立、依台而立。(其实)不用依台而立,怎么说?(因为)我们心中这个镜是无相的,此镜无相,所以不须依台而立。所以这一个镜子并不是所谓的真正的镜子,因为它只是个比喻而已。

    「本来无一物」,诸法自性本来无一物。这「无一物」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说一件东西都没有称为「无一物」,这就是「清净本然」,这个「心镜」或诸法自性本来是清净本然,本来就是清净的、本不生,在密宗里面讲说「阿字本不生」。本不生,就本不灭,不生就不灭嘛!因为心体本来不生不灭,所以称为「无有一物」。这个心体好象虚空一样「无有少法可得」。怎么说「无有少法可得」呢?这心体如虚空,所以就好象什么呢?这一切法在这心中,有如云过月,「云过月」,云若遮在月亮上,云过月的时候,云过去了在月亮顶上不会粘著,所以一点痕迹都没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叫作「云过月」,那一切诸法在心里生生灭灭,就好象云过月,也象天马行空,「天马行空」天马在空中里面在奔跑,那马过去了以后会留下什么吗?没有啊,没有痕迹。所以这就比喻说「无有少法可得」,没有一点儿法可以得到,这「少法」就是一点点的意思,所以那个虚空就好像,我们的心一样,而一切诸法就是显现在我们心上的那些法,若过去就没有痕迹了,所以说「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没有一物可得,没有一物可立,究竟清净,不生不灭,这个意思。这个心镜若是这样。

    「何处惹尘埃」。这样这个「惹」,又是「反讽的反讽」,「惹」就是招惹,本来就没有少法可得,那里可以招惹尘埃呢,那里可以留下痕迹呢!所以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染污这个心镜。而这个心镜也就从来没有被污染过,没有「能染」、没有「所染」,一切本自清净。

    如此这个偈就称为「无相偈」。什么叫作「无相偈」?就是导引众生入无相门的偈。你现在反过来看那个神秀讲的,他这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