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低的人,就有时候也有「上上智」,也有上上的智慧,莫看他是扫地的人,有时候他也有很高的智慧。(都)不一定哪,对吗?他现在是说运气较坏,没碰到好机会,没找到好工作,所以他现在在扫地,但说不定他修行很好,说不定他很有学问。所以不能看表面上就对啦。刚才所说的「久学」或是「初学」,这也是表面的啊!或是说年老年少、男女等等,这都是表面上的,不能依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如何,乃至说一个人他修行很好,和另外一个人个行没很好,你也不能这样分别你的恭敬心,你的恭敬心应该要平等,他的修行怎样,和你的恭敬心这是两回事,你的恭敬心是你的修行,你知道吗!你若平等恭敬,那就是你的修行,那你就比较容易快一点入「平等性智」。这样你知道吗?「下下人」地位很低的人,有时候他也有很高的智慧,这句话是这样的意思啦;「上上人没意智」,地位很高的人有时候也有「没意智」。这个「没」就是埋没啦,「意」就是他的心,他的心智啊!有时候也会被埋没,就是说他的心智的智慧显露不出来,被埋没,有时候也会这样。意思就是说,地位很高的人,有时候也会愚痴啦!因为他的心光被埋没了。「别驾言:汝但诵偈」。这个经文很有趣,他就没说「你莫再说了,我知道了,你看有什么偈,你尽管说,我替你写啦,你若由于这个偈而得到法,你先要来度我噢,不要忘记噢」。「勿忘此言」,勿忘记这件事情。
经文:〖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啊没什么学佛的人也知道,这个偈大家都好像唱,这首歌你知道哦8爱你在心口难开」,但是这深意是什么?当然要对照神秀那首偈来看。
「菩提本无树」。这树,我们上回说「菩提树」是什么?菩提树是所依,是修行菩提、证道的所依。因为释迦牟尼佛依靠那棵菩提树、在菩提树下修道,所以(这树是)可以证到无上菩提的依靠。回过头来说,那个菩提树是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祖的「道彻。「道彻的意思是什么?「道彻是修道或成道的场所,叫做「道彻。所以菩提树下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道场,他修道或成道的场所。再进一步说,这菩提树的来源是什么意思?这个名啊,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那种树的下面修道、成道,本来那树(原来)不知叫什么名字,可能也(还)没有名字,但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那种树下面成道、成菩提,所以便将那棵树称作「菩提树」。「菩提本无树」,这个「本」就是「从本以来」,从本以来啊这个菩提就无树。这「无树」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倘若要修无上菩提的人、或是说「菩提自性」从本以来就没有说有树。「树」是什么?是一个场所(或代表一切有相有东西)。因为我们刚才不就说释迦牟尼佛因为依靠那棵树,在树下修道、成道。所以那棵树是他成道的所依,也就是他的道常但是啊,这菩提自性,前面这「菩提」要加两个字来讲,就是「菩提自性」,菩提的自性,本来就不说什么道场不道场,这样意思知道吗?那个树就代表道常进一步来讲,就是说这菩提自性,它本来就是菩提呀!所以它不必依靠什么树或其它的事。譬如说依靠树或是依靠庙,或是乃至说依靠佛像,因为我们现在就要有佛像才可以修啊!或是依靠经本和经书,或是依靠同修,这一切,本来就不必依靠这些,无所依,菩提自性应该是无所依的,应该是「无所依」,因为什么?因为它本性一切都具足,本来是这样,从本以来就是这样。但是你若这样讲,怎么释迦牟尼佛又要坐在菩提树下来修行来成道呢?所以这个「树」是代表什么?「树」表面上是道场,再进一步就是说一切修行所现出来的「相」,就称作「树」。一切修行的相,譬如与说,乃至于代表出家、剃发出家、然后修行、证道、度众生、入涅槃这「八相成道」整个的过程,都是用「树」来代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