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去礼拜。这时候「慧能曰」,我就说,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你替我唸一遍,读一遍。这时候有一个江州的别驾,「别驾」也是官名,这就是剌史的部下,也叫做「通判」,名字可能做张日用,就大声的唸那个偈给我听,而慧能我听完了以后就说,哦!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别驾你替我写。这个别驾就说,你也会作偈啊!你字也不识,没说出来而已,你连字也不识,偈也看不懂,你还会作偈,「其事稀有」这样很希罕啊!这也难怪他如此说。「慧能向别驾言」这慧能六祖大师就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假如要学习无上菩提的人,不可以轻视初学的人。这在「圆觉经」里面也说「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菩萨就是修行的人,如果修行菩萨道的人,就不会非常看重学习很久的人,而轻视初学的人,如何说呢?因为一切都是「觉」、「一切皆觉」,就是没有初学或久习的这样分别。但是我们一船人都不是,如果见到师父就说,请问师父你出家多久了,如果三年、五年他就不睬你,如果二十年就说师父你很有修行。顺便讲一下,在家人不能问出家师父你出家多久,也不要问师父你持戒多久,有没有受戒,因为这跟你没关系,所以你为什么要问,你问就是分别,分别就是分别什么,头一步就是说,我恭敬你的程度就要分别,为什么,你如果出家二十年,我就向你顶礼,如果出家五年我就向你问讯,如果出家一、二年我就向你合掌,如果才出家,我就这样,就说「师父阿弥陀佛哦」,这就是妄想分别了。还有人动不动就说「我学佛三十年」或是说「我受戒几年」,如果出家人说「我戒腊几年,二十年,三十年」。但如果是修行菩萨道的人,就没有这样在分别,这年纪较大或受戒较久或是出家较久、较短,这都和修道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世间人,就是这样妄想分别,只看胡须,看胡须和看有没有驼背,如果是愈驼就是愈棒。「一切觉故」。我们先看到这里。
第八集完。
六祖坛经义解
行由品第一
第九集
上节讲到「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圆觉经」上说「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所以我们世间人最容易犯的是什么?最容易犯的就是「势利眼」,看到行的人,就很恭敬,看到差的人,就看他不起,这是普通哪,那再进一步,看到差的人就欺负他,对吧!看到有钱的就把他奉侍的像祖公般,若看到没钱的人啊!就看不起他,这就叫「势利眼」,眼睛看高不看低。同样的,看到若是修行人哪,看到有修行的师父,噢,很恭敬,这是应该的啊!若是看到修行较差或是较没修行的,或是说较没名的,他那差别心就都出来了,这都不对。这个若是在唯识学就叫作「谄曲心」,「谄」就是谄媚,「曲」就是弯曲,那个心弯弯曲曲,不是直的,所以弯弯曲曲很多分别,直心的话就没有分别,那心中谄曲这种人无法修道,只能和佛法结缘,如此而已。但是正经地修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心中分别心太重了,他分别有修行、没修行、出家多久、年少或年老、或说是男是女,他都分别,分别得很清楚,他的恭敬心、恭敬的表现有差别,乃至呢我们说较难听点,他供养的红包大小也有差别,若较大的师父他就较大包,小师父就小包,若小沙弥就无包。所以这种人分别,你学多久、你出家多久、你受戒多久,这种人没效(无用)。「只问有道无道,不你年老年少」,听懂吗!对于出家人不能问他出家多久,也不能问他几岁,问过了以后说「啊,师父你跟我同年哩」,有时候「啊,师父你少我两岁」,这都愚痴。当然啊,这是说在家人对出家人,出家人对在家人也一样,也不能分别这样。「下下人有上上智」,「下下人」就是说表示他地位很低的意思,这个「下下」是指地位,这地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