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圆瑛老法师他就是参楞严经,他如果有不懂的或是不知道的、不了解的他都写在一张纸条上,一张张纸条在他的寮房贴了一大堆,好像是贴了两千多张的样子,就这样一直「参」,如果参到了一条,他就把它撕掉,这样差子不多八年,所以他光是搞那部「楞严经」就搞了八年,而以前,他还没有出家以前,就参楞严,参到吐血,因为用功太猛。所以你不要说我用功就好了,用功太猛,然后那个气血攻心就吐血,所以修行不好玩,你必须要有善知识,然后这个快或是慢都是要调、要调整好。刚才讲了三种讲经,就是研究,然后再参究,然后就是研究后再参究,然后把参究的心得写下来或是讲出来,这样子。还有第四种呢!第四种的就是收集资料,只有研究,没有参究。第五种呢?就没有收集资料,只拿一十个经,拿一本别人写的注解的书,当作教材那样去讲,那个又更省事了,既然也没有研究也没有参研,只是就看。譬如说讲金刚经,就拿那个什么,拿那个居士,有一本这么大本的,江味农那本,如果讲楞严经就用圆瑛法师的,如果说什么经就用那个(注解)。譬如说如果说阿弥陀经,就用蕅益大师的,如此很省事啊,这是第五种,这是讲经。再下来就不是讲经了,再下来是讲大意,譬如说「金刚经大意」,那他就大概说一下而已,那就更省事了。再后来就是「专题演讲」,譬如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定这个题目来讲。又再过来呢,就是「通俗演讲」,譬如说「禅宗与婚姻生活」,这种的。现在都把它笼统称为讲经,但是境界就不同了。而我们现在在看这部经,这是六祖大师所讲的经,那我现在也称为讲经,我是在讲六祖大师所讲的经。

    看下面「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就问这个小孩说,你在诵的是什么偈啊!这个小孩就说,你这个「内山兄」(乡巴佬)都不知道,大师说「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这世间人的生死是大事啊!所以大师要传衣法,叫所有门人都作一个偈给师父看,如果悟得佛法的大意啊,就付给他「衣法」,作第六代的祖师,神秀上座他在南廊的墙上就写了一个「无相偈」。这「无相」在这里有一个反讽的意思。他说神秀所写的是「无相偈」,事实上神秀所写的是「有相偈」。怎么说呢?等一下比较他和六祖大师所作的偈,你就知道了。现在我们继续看下去,「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这句话,这个小孩就把五祖大师所说的话背起来,就象我前面说的矮人看戏,感到很好笑。

    经文:〖慧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稀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若汝得法,先须度吾,忽忘此言〗。

    好!看到这里。

    六祖大师就向这个小孩说「上人」,他称呼他为「上人」。「上人」的意思就是师父、和尚。他为什么叫他师父呢?因为慧能大师那个时候,还是在家身份,对不,还未剃度,这是一点,所以就尊重佛祖所交待的,在家出家二众,在家人称呼出家人统统叫师父,这是一点;第二点啊就是表示六祖大师的心很平等,他不因为看那是小孩就看不起他,所以也是很尊重他。「上人」就是指师父的意思,所以不随便叫别人「上人」。如果尊重人说「问你师父是谁」?这是普通讲的话;「请问上人是谁」?这样就比较文雅,比较内行。「我此踏碓」我在这里踏碓、碾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你知道碾米那石头都很大、很重,所以那是艰苦的工作。还不曾走到前面顾望上人你,带我到偈前去礼拜,所以这个小孩就带我到那个偈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