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就是「等觉」后心入金刚喻定,破最后一分烦恼,就证菩提。「复问从何所来」,又问他从那里来,又能够持这部经。这个客人就说,我是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的,这个寺内是五祖大师、忍大师,因为尊敬的关系,所以只称一个字而已,应该是弘忍大师。譬如说广钦老和尚,我们因为尊称他就不称广钦老和尚,而称广老。只称一个字而已,不将他的名字全部说出来就是了。五祖忍大师「在彼」,在那个地方「主化」、主持,「化」就是法化或度化,在那里度化众生。「门人一千有余」,他的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彼中」就是那个地方,就是在彼寺中,那个寺内礼拜,礼拜什么?礼拜弘忍大师,去向他顶礼、而且「听受此经」,去听他讲这部经,就是讲金刚经,「大师」就是五祖大师。「常劝僧俗」劝在家出家一切弟子,「但持金刚经」,「但」就是只要持金刚经。「即自见性」就能见性,「自见性」。注意这个「自」字,自见性就是指你自己会悟道、会见性。「直了成佛」,「直了」就是不会弯弯曲曲,直接就到了,好象直达车一样,直达车就不会弯路。
经文:〖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另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好!看到这里。「慧能」就是我,听他如此以后。「宿昔有缘」,可以加一个「以」字,以就是因为,因为「宿昔有缘」,自古以来就和他结过缘,所以「乃」,「乃」就是就,就「蒙一客」,这「一客」是另外一个客人,另外一个出外人,这「客」是出外的人、旅客,「取银」拿十两银子给我,叫我「充」,充就是当做,当做我的母亲的「衣粮」,给她做生活费,「教便」,「便」就是马上的意思,立刻去黄梅去参礼五祖。「慧能安置母毕」,我将我的母亲都安排妥当以后。「即便辞违」就和他的母告辞。「不经三十余日」这「不经」不字是没有意思的,中文常常会这样子,就是指经三十余日,为了要形容很快,所以加一个「不经」,加一个「不」字,其实是经三十余日,中文很奇怪,譬如说「地上」就是「地下」,有东西掉在「地上」,就是东西掉在「地下」,「上」和「下」相反,对不对?但是就是这样子,很多这样的言辞。「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以下这开始了,这是第二个公案了。
经文:〖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好!到此为止。他去礼拜五祖以后,五祖大师就问他说,你是何方人氏,好象演歌仔戏。「欲求何物」你要求什么东西?为什么要问他何方人氏,就是问他的出身,为什么要如此问呢?因为你看公案里面都是如此。大师就会问你从何来或是你是那里人,大概知道你的程度如何,再来「欲求何物」,就是问你的「发心」,你来这里要做什么?问你的「意愿志向」。如果「意愿志向」一问就知道你是何等人、何等角色,这就是你的发心。「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在唐朝时岭南是很「内山」(徧僻),「远来礼师」我这么远跑来礼拜师父您,「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很深哪!这些字很简单,但是道理很深,为何?这你要知道。你要看过「法华经」才知道,「法华经」内就是讲「一佛乘」,什么叫做「一佛乘」呢?因为佛祖讲法讲「五乘」,五乘的佛法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第五个就是「佛乘」。「人天乘」就是教一般凡夫之人,他不能修行,叫他做一些好事,未来免于堕落恶道,来世还可以作人或者可以升天,去做天人受天福,这样叫做人天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