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附录一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吧9假如在行住坐卧中,待人处事上,能好好运用这一句「随他去9不必参禅悟道,日子也会很好过的。三.丛林的制度与清规丛林的制度是非常民主、平等的,在分工合作下各司其职,有管生活的、有管礼仪的、有管法务的,如:维那为规矩之纲领;典座为资生之主管,负责调理饮食;香灯负责佛殿的清洁与事务;司水掌民生所需,因各人根性不一样,常住会依各人的性向给予安排其职位,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禅林风范。月潭禅师曾云,出家人分三等:1.能够广度众生、广结善缘者是上等的出家人。2.虽不能弘法度众,但能维护寺院、保护道场,这是中等出家人。3.不能弘法度众,又不能保护道场,只知道吃饭、睡觉,这是下等的出家人。又,峨山禅师也说出家分--1.能够经得起犍鎚的棒喝、打骂,受得了委屈打击,种种苦难,都很坚强,这是上等的出家人。2.虽不能忍耐,受不了委屈,不过对他好,他会感激你的慈悲、你的恩惠,这是中等的出家人。3.丝毫承受不了委屈,又不知道感恩,只会怨恨、不满足,常常在你对我好,他对我不好的比较下过日子,没有禅悦,没有法喜,这是下等的出家人。其实峨山禅师的论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众,我们的社会、国家、公司、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衡量,是上等根性?还是中等、下等?能受委屈,能忍耐的是上等;知道对方慈悲,懂得感恩是中等;凡事都不知道的是下等。我们可以用此种方式来测试我们身边的人,来欣赏众生的百相。禅宗丛林内的一切都很平等的,我们从它各种的名词可以得知,如--住持和尚要请大家吃饭,叫「普请」。堂主老师要说法开示了,叫「普说」。客堂下令要工作劳作了,叫「普坡」。常住慰劳大众要吃茶了,叫「普茶」。加了「普」字,就是大家都平等了、都一样对待了。丛林除此之外,还有「六和敬」的制度,即:利和同均、戒和同遵、见和同解、身和同注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大家在利益上、戒律上、见解上、语言上、思想上、共住上,都是平等无高下的。禅宗不像律宗的戒律那麽繁琐,它的规矩很简单且有序,比如有的禅堂标示着参禅之规矩:◆不侮辱修行者。◆不亵渎三宝。◆不破坏禅堂团体。◆不违犯刑事罪行(即杀、盗、淫、掳)。◆不宣说自己的成就。另外百丈禅师也有「丛林二十条规定」:丛林以无事为兴隆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上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这些都是禅林一些重要的规矩与目标。四.禅门的生活与修持一个禅者,他的丰姿、他的形象,都显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注坐、卧之间,所谓「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路的时候,如风一样的迅速无声,不弯曲直走;坐下来要如钟一样的平稳、庄严;站立时,如松树般的笔直;睡觉时,吉祥式的右胁而卧像个弓。有偈语描述禅师们之风范,深得其趣--「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後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愧佛门作禅僧」念佛的音声如流水一样,慢慢的诵出;走路像雁子般的成行列队,整齐划一;合掌於胸前如捧水般的端正;站立时,头上好像顶着一盘油,精神饱满。昔时中国宫中的嫔妃,乃至现在的世界小姐、中国小姐,也是头上顶着东西来训练其丰姿、仪表,禅者们的威仪也是如此的注重。再说到禅者的走路,都必须瞻前顾後,轻轻移步,看东西时绝不东张西望,只是左右回视的半展眸,其威仪动静经常保持庄重。当然也有些不修边幅的禅者,不为人间世俗的眼光、看法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附录一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