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话 附录一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左右,如:法融禅师,经常是衣衫褴褛、鼻涕挂在嘴边,提醒他鼻涕要流下来,快擦掉,他还回答:『我才没有时间为那个俗汉拭鼻涕哪;有一次,皇帝请他入朝相见,法融禅师拒绝了,并作了一首偈子:「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吾复何忧。」他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事情难以预料,不像我们禅者山林水边、卧藤底下、树下,拿个石头当枕头仍睡得安闲自在。天子都不必朝拜,我还羡慕什麽王侯呢?生死对我而言我都不在意了,还有什麽值得我挂虑、忧愁的呢?禅者的生活亦可用另一首偈子来形容--「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三称念,过堂五观想。」禅者们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才不过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谓极尽简朴、惜福,吃饭前,要合掌称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吃饭时,要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些都是禅者法身慧命、办道修业而接受供养、受食的态度及修持。平常我们吃饭,不但要美味可口,还要色香味俱全,好吃的就贪得无厌,不喜欢吃的就极端挑剔拣择。而禅者不因好吃而多吃,也不因不喜欢而不吃,只为了疗养色身好用功办道。在他们心中,纵使「终日吃饭也未曾咬着一粒米」的自在无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归纳禅门生活的要点,不外乎--◆忍辱(从忍辱中去除无明)◆作务(从作务中来培福报)◆修福(从修福中增长智慧)◆感恩(从感恩中获得快乐)◆参禅(从参禅中解脱自在)有一位昙照禅师,每天逢人都告诉对方:『快乐啊!快乐啊!我好快乐啊;有一次不小心掉到水里,几乎要灭顶,他仍无惧的微笑着。可是到了年老卧病在床时,每天却喊着:『痛苦噢!痛苦噢!我好痛苦噢;住持和尚听到後,就对他说道:『你不能老是这样的喊痛苦呀!想当年你掉到水里,几乎灭顶,都不怕,怎麽现在老了、病了,却老是在喊痛苦,你的修持功夫到哪去了?』昙照:『你看我这一生,究竟是喊痛苦好呢?还是喊快乐好呢?』其实昙照禅师他觉悟的境界,不是喊快乐或喊痛苦来代表,他之所以喊「快乐!快乐9是要大家珍惜光阴;所以喊「痛苦!痛苦9是要警惕大家生死无常的可怕!最後,禅师怎样修行?我举一位禅师悟道的经过作一个结束。有一位非常护持佛法的老婆婆,供养一位禅师参禅修道,一供养就是二十年。有一天,老婆婆想知道这个禅师的修行如何,就叫她长得非常漂亮的孙女送饭去给禅师,并吩咐孙女,当饭菜送到时,就一把抱住禅师,看禅师说了什麽话,回去告诉她。孙女到禅师的住处,依照祖母的吩咐,将饭菜放下後,就抱住禅师,那位禅师则一动也不动的,冷冷说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意思是说,像我这个修行者,像枯木死灰一样,在寒崖的地方,经过三冬,我的心好冷,人我之间的是非、美色、酒色财气都影响不了我,我热不起来了。孙女回来把这两句话告诉了祖母。老婆婆一听,非常失望的说道:『没想到我二十年来竟供养了一个自了汉;一气之下就把禅师赶走,并烧掉了禅师修行的茅屋。几年後禅师到处游方结缘,又回到老婆婆的住处,要求老婆婆能再护持他修行。三年後,老婆婆又叫她的孙女再去试探禅师,当孙女把饭菜放下,抱着禅师时,禅师也回抱着,并告诉她说:『这种事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可以给老婆婆知道;孙女回来把话告诉祖母,老婆婆一听,好高兴:『我终於供养一个人间的菩萨;禅师修行不光为自己,一定要像菩萨那样大慈、大悲、大热忱来对待众生,不可做了自私的自了汉,故在修持上,我们要--1.自我观照,反求诸己,2.自我更新,不断进化,3.自我实践,不向外求,4.自我离相,不计胜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附录一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