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
唯心造。六祖大师也曾对法达开示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意即诵经贵在明了经旨,心行体会,悟入自性,便能因转经功德而受用不尽;若口诵心不悟,纵使诵念千百遍,反被经法机境所转,愈自迷乱本心。因此,《楞严经》也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这也是六祖大师真假动静偈的真义所在。四.六祖为甚么不传衣钵给弟子?禅宗自从灵山会上,佛陀将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在过去的西天二十八祖,一直到中国六祖,都是衣钵相传;然而到了六祖惠能大师临入涅槃时,弟子法海问: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六祖大师说: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六祖大师为甚么不传衣钵给弟子了呢?原因有三:1衣钵是纷争之端,因为传衣、传钵就会造成门徒弟子之间的纷争;每一个人都自不量力,总觉得自己的修行很高、很好,自己应该要得到法、得到衣钵。六祖大师想到衣钵是争端,因此不传。2六祖大师根据达摩祖师的本意: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大师实践达摩祖师的偈语,因此决定以法印证,而不传衣钵。3所谓衣钵相传,传衣钵,只传一个人;如果不传衣钵而传法,则一个人可以得法,二个人也可以得法,乃至一百个人都可以得法。也就是说,假如不传衣钵,会有更多的人得到传法印心,所以,六祖大师说:我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称为《法宝坛经》。如果你们能珍重守护,递相传授的话,这就叫做『传法』。后来,六祖大师准备回新州入灭之际,又有门徒们向六祖大师请问:大师既曰不传衣,只传法,法当传付何人呢?六祖大师说:法已付给大家,不须再问。我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惑乱,扰乱我的宗旨,届时会有人不惜生命,出来替佛教厘清是非,树立宗旨,那就是我现在只传正法,衣不复传的原因。果然,后来六祖大师的弟子神会禅师,在滑台无遮大会中,高树法幢,大作狮子吼,为六祖定位,使得六祖大师功垂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照耀古今。五.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所谓三昧,又称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等。也就是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过去一般人以为参禅一定要打坐,其实,行住坐卧都可以参禅。参禅悟道,用心即是,不关身相;心为万事之主,任何修行,重在明心耳!讲到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首先必须具备:◆要深信因果。◆要严持戒律。◆要坚固信心。◆要决定行门。这四点,在参禅用功办道之前,一定要把它熟练,少一分都不够。所谓因地不直,果招纡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从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到坚固信心、决定行门,都是一种心理建设的功夫;心里有了建设,才有力量,才能承担大法。修行一相三昧或一行三昧,能够了达迷悟不二、凡圣一如的境界。因此,六祖大师说,若要成就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所谓一相三昧,就是二六时中,不管身在任何地方,都能不住于一切相,在一切相上不生憎爱,也没有取舍;不念利益,也不念成败,每天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恬静、安闲、融和、淡泊里,这就叫一相三昧。所谓一行三昧,在一切处所,无论是行住坐卧,都能纯一直心,不动道场,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就叫一行三昧。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于一切处、一切相,能本着清净心来看待,一切就是净土。《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只要自心清净,随处都是净土,这正是六祖大师开示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修行法门的立意所在。六.禅宗的祖师传承如何?禅宗法统的世代次第,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首传摩诃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之后,历经各时代的传承,直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东渡来华,是为东土第一祖。其后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大师,依次相传。弘忍大师门下又出神秀与惠能大师,于是有南能北秀之分。而后南宗禅又经数代贤哲的努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