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
那种灭绝生死、灭绝对待、灭绝人我,究竟超凡入圣的涅槃境界,就是如来的所知所见。六祖大师也谈到四乘的法义,也就是我们知见上所要认识的。平常说大乘、小乘,这叫做二乘;声闻、缘觉,也叫二乘。这里讲到的四乘,是指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当你研究佛学的时候,只是见闻转诵,就叫做小乘;悟法解义,这就是中乘;依法修行,实践佛法,这就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就叫做最上乘。不过,一切的法虽然分有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实际上,真正的佛法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所以,六祖大师说: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在四乘里,如果我们是小乘,只是见闻觉知,当然,六祖大师希望我们要悟法解义。觉悟了以后,也还不够,还要再依法修行,才是大乘佛种。有了大乘佛种以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还要再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不舍一法,不离一法,不执不取,离诸法相,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六祖大师所希望我们实践参禅悟道的最上乘。这四乘法义,也如同学生求学一样,先读国民学校,然后初中、高中、大学。虽有层次,但要层层升级,不能停顿,到最后,人人都能证悟最上禅,有了最上的禅定,也就有了最上乘的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讲四乘法义,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人以佛的知见来入最上的禅定,证悟最上乘的佛法。六.六祖大师和志道禅师如何论涅槃三昧之意?说到涅槃,一般人以为佛教所说的涅槃,就是死了的意思,这是极大的错误。涅槃不但不是死亡,而且是永生。志道禅师是南海人士,礼六祖大师披剃出家,阅读《涅槃经》十余年,但是,仍然没有明白涅槃的大意。所以,有一天,他就请六祖大师特别教诲。六祖大师问志道禅师:你对于涅槃,有甚么地方不明白?志道禅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寂为乐。这是涅槃的解释,我就在这个解释上,起了疑惑。又说:一切众生有两个身体,一个叫做色身,一个叫做法身。色身是物质的,法身是精神的。物质的身体是无常的,是有生灭的,而法身是永恒的,是无知无觉的。所以,《涅槃经》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明白,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如果说色身是受乐的话,那么,色身死亡的时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堪言,何乐之有?假如说法身受乐的话,法身是无知无觉,一到了寂灭以后,不是如同草木瓦石一样,又何能受乐呢?这个问题就讲到色身和法身的分别。平常我们以为色身是有,其实,色身是苦的根源。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因为有这个身体,饥寒、饱暖、烦恼、是非,可以说,都是因这个身体而带来的苦恼。我们从有上来看,有以为有钱、有名、有权力,可是,金钱、爱情、名利带给我们的忧悲苦恼,也是不少。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他说:锦花带雨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大自然的现象里,来体悟真实的世界,了悟真实的人生呢?老师回答:不雨花亦落,无风絮自飞。不下雨,花一样也会凋谢;没有风,柳絮一样也会飞扬。所以,无的世界里,也有一种活生生的,活泼泼的另一番景象。世间上的人都喜欢追求有,不喜欢无。所谓松树千年岁,不如时人意。苍松翠柏,万古长青,可是有几个人喜欢?一般人都欢喜红花绿叶,虽然短暂,但是非常惬意。万古青松,有时候无法吸引人去欣赏它,正如法身虽然永恒,但是有多少人会去顾念自己的法身?大部分的人都是追求色身,虽然只是数十寒暑,却在数十寒暑中斤斤计较于色身的富乐。临济禅师也曾经说过,他说:有的人论劫,如人虽在途中,不离假色;又有人论劫,虽离假体,仍在途中。这个意思是说,世间人把有无分开,把色身和法身分开,于是不容易了解法身、涅槃的真义。若人识得东风意,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你懂得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