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
谓缘起,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都是彼此相互关系的存在。泥土没有水份,就会成为沙漠;高山没有树木、花草、水份,也会坍方。所以,世间万物的存在,那怕是一只小鸟,一只昆虫,牠也要树木、花草、泥土做食物。一个人的存在,需要士农工商供给食衣住行之所需,甚至人的身体,也是四大因缘和合所成。骨头是坚硬性的地大,眼泪、鼻涕、大小便利是潮湿性的水大,体温是温暖性的火大,呼吸是流动性的风大。这四种条件的组合,才能让我们存在,如果四大分离,人就不能存在。所以,你懂得因缘,在宇宙世间上做人,你要成就众生,成就好的因缘,不要心存破坏、嫉妒,你打倒别人,自己也不能独存。所以,认识了因缘,就认识了宇宙的真理,也就是认识宇宙人生彼此相互的关系,这就是二乘人的知见。再高深一层,菩萨的知见是空。凡夫一听到空,就心生畏惧,以为空就是甚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其实空才能有,房子如果不空,如何住人?如果没有空地,如何起高楼呢?宇宙如果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存在?所以,空才能有,虚空很大才能拥有万物。甚至我们人的身体,做衣服的时候,要做一个口袋,有口袋的空间,才能放东西。出门了,拿个皮箱,要有皮箱的空间,才能放东西。眼、耳、鼻、口、毛孔,如果没有空间,人就要死亡。所以,空不但是拥有,更是存在的意思。认识了空,才能认识宇宙万有本来的面目,空不破坏有,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要素,这是菩萨的知见。甚么是如来的知见呢?般若就是佛陀的知见。佛陀当初出生于王宫,是为悉达多太子,后来成佛了,怎么会成佛?因为他证悟了般若。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宇宙之中的一切佛,都是从般若所产生的,有般若智能,就有宇宙万有。般若,是唯有佛与佛才能体证的境界,这是佛的知见。所以,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就是因为如来有般若智能,有如来的知见之故。然而,话虽如此,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佛了,佛陀成佛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涅槃,不想说法。佛陀当初千辛万苦出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要说法度生。现在已经证悟成佛了,应该要来弘法度生,为甚么又不想说法呢?佛陀曾如此说:我所证悟的真理,和世间上的人所知所见,完全相反。我认为有的,世间上的人认为没有,例如法身、真如、自性,那一个体悟得出这是真真实实的、是实实在在有的东西?世间上的人认为有的,我认为是假的,例如声色名利、荣华富贵,都如三更梦、九月霜,那里有一点真实?可是世间上的人说这是实在的。因此,我现在所证悟的道,和一切众生所认知的,正好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众生怎么能体会呢?当佛陀这样想的时候,天空中现出许多天人及四大天王,代替众生向佛陀请求:佛陀!正因为众生执迷不悟,众生愚痴,所以更需要您的甘露法水。有缘自然会得度,无缘的众生,佛陀的大慈大悲,只要给他们种了得度的因缘,即使不能在灵山会上得度,将来也能在龙华三会时相逢,总会得度的。佛陀受了这许多天人的请求以后,终于改变心意,发心在世说法度生。现在,在台湾有一些民间信仰,常常不能和佛教相应。民间的信仰都是建立在贪欲心上,都是祈求神明:给我发财、给我升官、给我利益、给我好处。而佛法都是教人:你要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你要把欢喜幸福布施给人。不但不贪欲,而且是奉献、喜舍。大地众生那一个不想自私拥有?谁肯给人?因此,佛法就显得曲高和寡,难以为世人所认同。所以,佛陀他的大乘佛法的知见,小乘根性的人,甚至凡夫执着自我的人,很难领受。我们很希望大家透过六祖大师提出的如来知见,能够重新估定我们人生的价值。说到如来的知见,例如《金刚经》上讲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如来的知见。无我就是如来的知见,因为唯有离开虚妄、无我,才有一个真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