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
我要寻思去。唉呀!寻思是叫你要到青原山,去访问你的师兄行思禅师。希迁于是到了江西青原山,参访行思禅师。行思禅师问道:你从那里来?希迁很有自信的回答说:曹溪来。意思是说,我从曹溪六祖师父那里来。行思禅师再问:你得甚么来?既然从师父那里来,你得到甚么东西来呢?希迁回答:未到曹溪亦未失。你问我在那里得到甚么,佛法也讲得、失吗?我没有到曹溪,我就具有真如自性,我还要到那里得甚么呢?我没有到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啊!行思禅师再问:既然你没有失去甚么,你又何必要到曹溪去呢?希迁回答:假如不到曹溪,我怎知道本来就没有失去呢?因此,行思禅师也很器重这一位小师弟,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石头希迁禅师,人称石头和尚;石头路滑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行思禅师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时年三十七的神会禅师,也曾经参访过他。当神会禅师初见行思禅师的时候,行思禅师就问他:你从那里来?神会禅师把身体摇动一下,那里都可以来。行思禅师说:你犹滞瓦砾。意思是说,你还不能完全明白。神会禅师说:和尚!世间有一位真的金人,你有没有甚么东西给这个真的金人呢?也就是说,我是一个相当的人物,你有甚么法给我?行思禅师说:我就是有东西给真的金人,请问你把它放在那里呢?真如、法身、道,自己当下就有,何必要别人给呢?所以,行思禅师曾经说过:迷时迷于悟,悟时悟于迷,无有一法不从心生灭,迷悟总在一心,道无所修。草木皆有佛性,皆是一心,吃饭、睡觉都是佛事,穿衣、走路都是佛事。正是所谓生死百年花上露,迷悟一旦镜中头。我们在人生的生死海中,等于是花上的露水一样无常。迷和悟就好像镜中的头,迷惑了自己,以为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其实,假相不是人,我们的真心自性,在我们的真如本性里,你能悟吗?你还迷吗?迷和悟,就只是那么一点分别而已。怀让禅师,是金州人士,俗姓杜,二十三岁的时候,到河南的嵩山拜见慧安禅师。不久,又再到广东拜见六祖。六祖一见到怀让禅师即问:甚么处来?怀让老实地说:我从嵩山慧安老师处来。六祖再问:甚么物恁么来?怀让禅师无言。直到三十一岁,开悟以后,他对于这个问题终于会意了,就去向六祖大师报告说:我怀让已找到了入门,有了一个会处。六祖大师问:如何会意呢?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上一次你问我是甚么东西,怎么会来?比拟作一物,也就不对了。六祖再问:还可以修证否?要不要修行呢?要不要证悟呢?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如果说到有修有证,就不能说无;如果说到有污染,就不是真如、法身、涅槃。六祖大师说:这个不污染,是诸佛所护念,你已经如是,我也如是。因此,当下传授密意,也传法给怀让禅师。得了法的怀让禅师,继续随侍在六祖大师左右,一直到六祖示寂前二年,才离开曹溪。悟道的禅师,他们的心境有时候把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心相印,心心相通,那是他们很在乎、很介意的事。所以,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就是我们的道之源、悟之本,就是参禅流不尽的活水;你悟道了,正如水源永远流之不荆怀让和尚曾经住过南狱二十四年,跟青原行思禅师比起来,应该算是晚几年的后辈,但是后来有人尊称他们同是第七祖,甚至在禅宗的宗谱里,怀让禅师又胜过青原。他的法嗣马祖道一禅师,可以说最为杰出,他继承了怀让禅师平常心是道的道统。怀让禅师初谒六祖大师时,六祖说,西天竺的般若罗曾经预记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指的就是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初参怀让禅师,也曾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公案。当时怀让禅师住在江西般若寺,有一个青年天天到般若寺的大雄宝殿打坐参禅,怀让禅师知道他是法器,因此很关心地问道:大德!你在这里做甚么呢?青年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