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五 生禅品 问题讲解
兄弟二人,他们对参禅都曾下过相当的工夫,对禅定也有很深的体悟。有一次,兄弟二人应朋友之请,去参加宴会。在宴会里,歌舞饮酒,种种的欢乐。哥哥程颢随缘放旷,跟着大家饮酒谈笑,唱歌跳舞。弟弟程颐看在眼里,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学者,怎么能随波逐流,跟这些俗人歌舞同欢?于是就像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道貌岸然的不苟言笑,一直到曲终人散。第二天,弟弟终于忍不住对哥哥抗议:我们是规矩的学者,怎么可以随顺流俗,与俗人放浪形骸,酒肉歌舞?哥哥叹了一口气说:弟弟!你好辛苦喔!昨天的歌舞不是早就过去了吗?你怎么到今天还把它摆在心上呢?哥哥虽然眼观歌舞,但心如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弟弟虽然身不歌舞,言绝俗论,心中的葛藤却纠缠不休,反而障碍了道的清明。过去,也是在一个歌舞同欢的场合里,有一个修行人,面对种种的节目表演,他始终紧闭双眼,看也不看。节目表演一半,有人来收取观赏费,一个人一百块钱,这个修道者说:我没有看啊!我何必要给钱啊!收费的人说:你怎么没有看?你坐在这里,不是在看吗?他说:我眼睛闭起来的呀!我没有看啊!喔!你没有用眼睛看,你用心看,那费用要加倍。这是甚么意思?眼不看,心贪着,这也是不行的。有名的一休禅师,有一天和徒弟出外教化,途经一条大河,水势汹汹。岸旁有一位女子裹足不前,一休禅师很慈悲的把这位女子揹负过河。事后禅师就忘记了这件事,但是徒弟却始终罣碍在心里。有一天,实在忍耐不住,于是向师父质问:师父!你平常教诲我们要远离女色,但是几个月前,师父却亲自揹负一名美丽的小姐过河,这是甚么道理呢?一休禅师一听,桌子一拍,他说:唉呀!徒弟呀!你太辛苦了。我只不过把那名女子从河的这边揹到对岸的那边,不是早就放下来了吗?你怎么把那位女子揹在心上揹了三个月呢?你太辛苦、太辛苦了!心有贪着,不能入禅,不能入定。过去,有一位郁多罗伽仙人,他本来想到一个树林里去参禅,但是树林里每天都有鸟叫声吱吱喳喳,他嫌烦,于是改到水边去参禅,但是水里也有很多的鱼在跳跃戏水,也有很多的声音,他又生起瞋恨心。他恨鸟叫,几乎要把树林砍伐净尽;他恨水里的鱼不停跳跃,于是就发了个誓愿: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你们这许多鸟、鱼统统都抓祝由于这个境界影响了他的心,使心有所着。因此,后来这个郁多罗伽仙人虽因禅定而得到了人天果报,但是当他天福享尽的时候,由于他的恶愿,后来下堕,沦为臭鼬。所以,心有时候是不可靠的,因为,心有分别,心有妄念,心有爱瞋。我们要把妄心转为真心,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有一首偈语说: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另有一首偈语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要求佛但求心,知透心性心是佛。所以,即心即佛。但是,即使即心即佛,也不能着心,你一着心,那就是分别心,那就是凡夫的心,能够不着心,当下即是佛心,即是禅心!四.妄固缚人,净如何缚人呢?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凡人居世,大都是用分别心来处理人事,用爱瞋的念头来看待人事,因此,得失之心、好坏之心、善恶之心便油然而生,甚至在拣择、分别里,还有种种的比较、计较。然而所谓至道,也就是究竟的佛法;至道并无特别深奥之处,只要我们能舍离分别心,把是非、善恶的观念去除,当下自能洞然明白。然而不分别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没有是非好坏的观念,而是要我们用无分别心,用平等的观念来看待世间的差别对待。世间的是非、好坏、善恶、有无,如果你执着它,就会成为障道因缘,因此学佛修行,有了烦恼、妄想固然不好,如果一心执着于求证真如涅槃,这也是一种病态。因为烦恼虚妄固然可以束缚我们,清净涅槃一样能够成为障碍。正如铁链子可以锁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五 生禅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