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
的名号,心意集中一处,而观照真如法性。常行三昧:又称般舟三昧,也是以九十天为一期。九十天之中不可盘坐,更不可以躺卧,只准许站立行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绕室行走,不能休息。半行半坐三昧:就是现在的禅净双修,可以打坐,也可以绕佛,又可以跑香。非行非坐三昧:就是随自己的意思,在行、注坐、卧之间,把心安住在不动念的境界。其中,常坐三昧又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一切行住坐卧之间,常行直心;一行三昧就是修行的时候,能够真心、直心、净心、不动心;一行三昧就是最上禅,是如来的清净禅。当自己能够舍诸妄想、杂念,把心如实地会于一理,或是想一佛、观一佛,念念相续,不懈怠;在一念中,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见到法界无边的光明,得到大辩才、大解脱,那就叫做一行三昧了。此外,又有所谓的辩才三昧、无住三昧、无心三昧、无我三昧、欢喜三昧、游戏三昧、甚至睡眠三昧等。三昧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能够与定慧相应,能在生活里不动心,就是进入了三昧。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大师,幼年时,有一天随母亲到寺院去参拜,看到佛前一个铜铸的大磬,觉得很好玩,就把大磬当帽子一样戴到头上。一旁的母亲看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能把铜铸的大磬当帽子戴呢?鸠么罗什说:啊!这是铜的呀!当下一念分别心起,顿感好重、好重!所以,无心的时候,重的东西都会失去了重量,这就是无心三昧。无心,就是对外境没有分别,所谓只要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此外,还有游戏三昧,在佛教史上有许多参禅得道的禅师们,如济公活佛、金山活佛、飞锡禅师、普化禅师等,他们在世间种种的神通变化、游戏自在,说明他们的修行已经达到生死一如、物我双亡、运用自如的游戏三昧境界了。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三昧呢?天台的湛然大师说,有四种方法能生三昧:三个月中,除了饮食便利外,不睡常坐。三个月中,或弹指间,不生一念,不生我想、我执、我爱、我贪。三个月中,经行不休息,如修般舟三昧。三个月中,说法而不求利养。假如能够依照上述这四种方法修行,自能达到人我双忘、物我一体的三昧定境。五.甚么是障道因缘?佛教主张解行并重,尤其重视体证,所以学佛必须要修行。说到修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魔考、一些障碍修行的因缘。根据《六祖坛经》记载,障道因缘有三:口说不行、心行歪曲、于法执着。另外,以现实社会而言,富贵、美貌、年轻等,都是障碍学佛的因缘。然而在障道因缘中最主要的是心,我们的心为甚么会形成障道的因缘,有如下十二点:1心门不开:我们的心好像一扇大门,门不开,外面的人进不来。如果心门不开,凡事排拒,则真理、智能的法水就无法流进心中。所以心门不开是学佛的障碍因缘。2心结不解:心里的结,往往来自猜疑、嫉妒以及对人我是非执着不舍、因此产生心结,成为障道因缘。3心担不放:心里的负担,如金钱名利、恩怨情仇、家庭事业等放不下,因此产生烦恼,自然成为障道因缘。4心妄不除:经云妄念不起处处安;相反的,妄想、杂念不除,不但无法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智能的人,无法点亮自己的心灯,每天生活在黑暗里,自然难以见道。7心狭不宽: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忍受别人的优缺点,也是障道因缘。例如同行相嫉、见不得别人好等,都是障道的因缘。8心恶不善:七佛通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个心里充满恶念的人,自然无法与佛道相应。9心邪不正:学佛首要皈依三宝、相信因果。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邪知邪见,例如不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