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
我想通了,我找到了。这和禅宗的悟,是稍有相应的。禅师们的悟境,是忘失身心,是泯灭人我,是与虚空合而为一,是超越三世而知一切。悟,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等同虚空。古德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因此,有的人在觉悟的刹那,痛哭流涕,千世万劫的辛苦,终于一下子认识了自己;但也有的人悟了以后,哈哈大笑,终于一下子得以摸到自己的鼻孔了。我们平常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己在不在?平时如果我们没有禅的修养,很容易受外境迷惑,每天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观自在,就能观境自在──在境界里面自由自在;观人自在──人我相处很自在;观事自在──在一切事务尘劳里面皆能自在;观我自在──自己没有贪瞋痴,不计老病死,当然就很自在。有信徒问沩山禅师:甚么是道?禅师回答:无心是道。信徒说:无心是道,我不会啊!你去问会的人。谁是会的人呢?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在迷的生活里要觉悟,当然一定要靠自己。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当初去参访僧璨禅师,求僧璨禅师为他开示解脱的法门。僧璨禅师反问他:谁束缚你了?道信想一想,说:没有人束缚我。僧璨禅师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你又何必另求解脱的法门呢?可见得我们都是自我束缚,所谓庸人自扰。如何自我修行?我提供四点意见:1自我观照,反求诸己:就是要做一个观自在,每天观照自己在不在?观照自己是否妄想纷飞,攀缘外境?观照自己是否能够把持自己?观照自己是否凡事都能反求诸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够如此自我观照,就是自我修行。2自我更新,不断净化:禅是很自然的,是非常活泼的;参禅学道,不能呆板,不能墨守成规,不能积非成是。所以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净化,不断的升华,如此才能一天一天接近悟的境界。3自我离相,不计胜负:做人要把眼光放大,目标放远,不要在表相上、语言上、小事上斤斤计较。我们常常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心里不安,因为别人一个动作,就弄得自己不自在;因为太执着、计较人我、得失、胜负,使我们天天陷溺于人我是非、成败得失的风波里,不得安宁。因此,我们要离一切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被迷惑,不计胜负,进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4自我实践,不向外求:有信徒问赵州禅师:如何参禅才能觉悟?赵州禅师站起来,很风趣地说:我现在要去小便,没有时间回答你这个问题。禅师走了一段路之后,回过头来对信徒说:你问我如何开悟,这是多大的问题!你看!像小便这么一点小事,还得我自己去呢!赵州禅师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你要求觉悟,你要自己修行,靠别人是没有用的!我不能代替你吃,我吃饭,你也不能当饱。所以,自我修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重视的课题。四.甚么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又名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就是观法界平等相的三昧。修行一行三昧而证悟者,可以达到三种境界:不生憎爱取舍之心。穿衣吃饭当中,虽有动作,心却是如如不动。能所双亡,真妄均除。所谓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也就是将善心住于一处而不妄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写字写得好,就有写字的三昧;说话说得得体,就有说话的三昧;处世圆融无碍,就有处世的三昧。甚至骂了人,还能令对方心生欢喜,这就是有骂人三昧。因此,三昧的定义,亦即所言、所行、所作都能表现到最恰当、最相应、最究竟的程度,也就是:第一、凡事进入甚深境地者;第二、为人处事有最完美的表达者;第三、处世待人最圆融者,乃至生活中有禅的洒脱、幽默、看破者,都是三昧。《摩诃止观》说,三昧有四种:常坐三昧:以九十天为一期,专心一意坐禅,口中称念某一尊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