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三 决疑品 问题讲解
一皱说道:这个老和尚,专门找人麻烦;我不管他的非心非佛、非佛非心,我仍然是我的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大师兄回去后把大梅法常的话述说了一遍,马祖道一听了以后高兴的说:梅子熟了!这话一语双关,梅子熟了,是说大梅法常禅师是真的开悟了。所以,在我们凡夫看来,非心非佛、即心即佛是两种,但在真正开悟的禅师心中,他肯定自己,因此管他是与非,管他有与无、好与坏,在我看来都是一个,这才是真正懂得法无二法的真义。六.迷悟之间差几许?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种种的说法、开导,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觉悟,要我们去迷趋觉。迷与悟之间究竟相差几许呢?其实,迷和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祖,所以有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与凡夫本来是一样的,因为人人皆有佛性,佛也是人成的。在中国的民间信仰,有很多神明,他们有的过去也曾造福人间,甚至也有了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力。但是佛教并未把这些神明定位在佛、菩萨的地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迷悟不同。所谓佛、菩萨,一定要觉悟。觉悟甚么呢?觉悟缘起法。也就是觉悟到你和我不是两个,你和我是一体的。王阳明说: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对于觉悟的人而言,众生不是心外的众生,世界不是心外的世界,宇宙万有和我都是一体的,宇宙万有都在我的心里。所以,佛教对其它的宗教,并不是不尊重他们,只因悟道的层次有异,因此有迷悟的差别。甚么叫做证悟真理?一般人都知道,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菩提树下证悟成佛。他悟道成佛,到底悟到甚么?佛陀悟到的就是缘起法,也就是悟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悟到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能单独存在,悟到宇宙万有是彼此相互关系的存在。有关因缘所生法,讲起来很容易,真正的涵意却不容易了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认识因缘法,必能时时心存感恩,感恩国家社会,感恩大众的成就,我们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佛与凡夫的差别,只在于一个悟与迷的不同而已。迷悟之间差几许?迷和悟究竟有甚么不同?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忽然朝佛像的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看了很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甚么把痰吐在佛像的上面呢?道一禅师立刻咳嗽了两声,反问侍者道:对不起!我还要再吐痰,请你告诉我,在虚空之中,那里没有佛?我的痰应该要往那里吐呢?一般人尊敬佛像,其实并没有真正认识佛,因为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佛的法身流露在自然宇宙之中,那里没有佛呢?马祖虽将痰吐在佛像身上,这表示他已经认识诸佛的法身,可以说,他已经悟道了。然而真正的悟和迷,事实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分别的。在一间寺院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在打坐。老禅师回来了,他没有站起来,老禅师就教训他:年轻人怎么这么没礼貌!老师回来了,怎么站都不站起来一下呢?年轻人心想:禅宗的禅师们讲话,常常是怪怪的,常常都很颠倒,我也可以跟你说两句禅话,表示我悟道了。于是就对禅师说:我怎么没有迎接你?我坐着迎接你,就是站起来迎接你,不是一样吗?老禅师听了以后,上去就给他一个耳光,年轻人被打了以后,很生气的说:你怎么打我呢?老禅师哈哈一笑,年轻人!我告诉你,我打你就是不打你。禅师们讲的话,有时候看起来好像不合乎逻辑,实际上是非常合乎真理的。有个小偷到寺院偷东西,但翻箱倒柜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可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说道:喂!你走的时候,记得替我把门关好。小偷最初吓了一跳,随即就说:你这个和尚这么懒惰,连门都要别人关,难怪寺里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可偷!禅师对小偷说:你真莫名其妙!难道要叫我老和尚天天去辛苦赚钱来给你偷盗吗?从这一段对话也可以看得出来,悟道的禅师面对事情时的洒脱,他们对一些事情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三 决疑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