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
有可能证悟永恒。所谓永恒无边,是没有时空分别间隔的。此外,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映照在水中,不管江、湖、河、海,乃至脸盆、茶杯里面,都会有月亮。又如电视节目,虽然只是一个人在电视里表演,全国几百万台的电视机,统统都可以收看,这不就是一即一切吗?所以,时间、空间在一的里面,都是非常统一、非常调和的。如果我们能够认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能够了解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就能体会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你我都是互为关系的存在,我和你没有太多的距离,没有太多的分别,所谓天下都是有缘人,相敬相亲又何必曾相识呢?四.何谓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在佛教里,有一句话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句话叫人很难了解,菩提是清净的正觉,为甚么清净的正觉又说是染污的烦恼?烦恼是妄想、无明,为甚么又说妄想、无明的烦恼就是正觉的菩提?怎么好的说是坏的,坏的说是好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把是说成非,把非说成是,这简直是非、好坏不分了嘛!其实,在一般凡夫的认识里,有是非、好坏、得失、染净,但是在真如的自性里面,却是生死自家明,那有是非、好坏、得失的分别呢?那只是心上分别的名相罢了!对于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么深奥的问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菠萝是一种水果,当菠萝才摘下来,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只要你咬一口,哎哟!好酸喔!但是,经过了和风的吹拂、太阳的照射之后,你再去吃它,哎哟!好甜喔!菠萝怎么一下子从酸变甜了呢?这甜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从酸来的。因此,甜和酸并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同样的道理,烦恼和菩提也是一体不二的;迷了就是烦恼,悟了就是菩提,离开烦恼之外,别无菩提可求。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烦恼和菩提又如海水与波浪,波浪因何而来?是由水而来的,离开了水,就没有波浪。波浪就等于烦恼,从汹涌澎湃的波浪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水的本性是平静的。所以,在烦恼的里面,我们知道它有一个清净的自性菩提。烦恼和菩提也可以喻如黄金,黄金可以做成戒指、耳环、手镯等,假相上虽有种种的差别,但是黄金的本质则是不变的。我们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在五趣六道轮回,转来转去,时而天上,时而人间,时而地狱、饿鬼、畜生,但是这个清净的真如、菩提、自性,是永远不会改变,也不会损失分毫的。众生因为有烦恼,因此流转五趣六道,却也要靠烦恼才能成就菩提。烦恼可以长养菩提,正如污泥里面可以生长莲花一样,因此,经云: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一个人能觉察出烦恼,就离觉悟不远了。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怕烦恼,畏惧烦恼,重要的是,如何转烦恼为菩提。我们要怎样才能转烦恼为菩提呢?有一个哭婆变笑婆的故事,说明苦乐、迷悟都只在一念之间。有一个老婆婆常常哭泣,因为太好哭,大家都不称呼她的名字,而改叫她为哭婆。有人问:老婆婆!你为甚么喜欢哭呢?老婆婆说:你们有所不知,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雨伞店的人做媳妇,每当太阳出来,就想到大女儿的雨伞卖给谁呢?没有人买雨伞,就没有生意了,她的生活怎么办?我不禁就要为大女儿哭。老婆婆又说:我的二女儿嫁给卖米粉的人做媳妇,每当下雨,就想到二女儿的米粉没有太阳晒;没有米粉卖,就没有生意,那生活怎么办?你们说,出太阳我要为大女儿哭,下雨天则要为二女儿哭,我怎么能不哭呢?这一天,刚好来了一个出家法师,听完了老婆婆的话,就对老婆婆说:老婆婆!你可以把你的观念改变一下嘛!以后当你看到太阳出来,就想二女儿的米粉一定晒干了,生意一定很好,一定赚了很多钱。遇到下雨天,你可以想雨伞店里的大女儿,雨伞生意一定很好,这样你就不用哭了。老婆婆一听:嗯!观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