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
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所以,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2相由缘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所以缘起性空;由于无自主性,所以能随着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相由缘现。3事待理成:宇宙万法的生起,固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着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4多从一有: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种子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长大开花,结出一树累累的果实,这都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有的理论根据。5有依空立:世间上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龙树菩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6佛是人成:佛陀悟道之初,曾经宣示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只要断除无明,拂尘去垢,开显佛性,自能证悟成佛,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缘起性空正如拳头与手掌,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这叫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知本性是空。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容易懂,但是人生各种关系的存在,却都离开不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三.何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根据佛教缘起性空的真理,六祖大师提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主张,也就是说,一就是全部,全部就是一。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一切源于一,一并不代表一切;因为一只有一个,一切代表很多个。但是,在佛教里,认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例如一朵花、一粒微尘、一颗沙石、一个世界、一个宇宙虚空,都是称做一,孰大孰小?一般人总以为一朵花、一粒沙石、一个微尘很小,虚空很大,其实不是。我们说一朵花,从种籽种在土壤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等。可以说,这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成为这一朵花;一朵花即等于一个虚空,跟虚空一样大。所以,在佛教里讲微尘不算小,虚空也不算大;又说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这都是说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其次,佛教讲万法归一,万法泛指宇宙之间的森罗万象。万法既归于一,那么,一又归于何处呢?一归万法。一是体,万法是相,一与万法就是本体与现象的互存互证。所以,一就是多,一与多不是两个分别的观念,而是同源同流的回环,一个宇宙有三千世界十亿国土,十亿国土三千世界也只是一个宇宙,所以说一多不异,一多不二。佛教除了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外,也讲到刹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刹那是佛教计算时间最短的单位,以现在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分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在零点零几秒这么短的一刹那,为甚么说不短呢?主要是因为在一刹那之间,我们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