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一 行由品 问题讲解
正好有一个屠夫经过,听到沙弥哭得如此伤心,就上前问道:沙弥!你为甚么哭啊?沙弥如此这般一说,屠夫听了,忽然一念善心生起,他说:踏死一只青蛙,就要以自杀来谢罪;我天天杀猪,真是罪过无量无边。于是就对沙弥说:沙弥!你不必自杀,应该自杀谢罪的是我,让我来代替你。说罢,便从悬崖上纵身一跳,正当这个时候,山谷里隐隐升起一道祥云,祥云上面有一朵金色莲花,缓缓的把屠夫托了起来。这故事的含意是说,只要你有悔过的心,一念善心生起,就能灭罪消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去,在佛教里面不是重要问题,只要你有心自度,师父当然就可以做一个使你得度的因缘。如何自度?除了前面所讲的修福修慧、行解并重外,以下提供几点意见给大家参考:要改心:我们的心要改。如果贪欲的心不能改成喜舍的心,瞋恨的心不能改成慈悲的心,愚痴的心不能改成智能的心,懒惰的心不能改成精进的心,即使听闻再多的佛法,终究没有用。今天的社会大众,万事莫如改心重要,你看,身体髒了,要用水洗;衣服髒了,要用水洗。洗了以后的身体和衣服才能干净;心肮脏了,一样要洗,所谓洗心革面,改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自度的第一个要诀。要换性:性情、性格也要换一换。一般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难移也不是说不可以移,不可以改;生性恶劣,只要肯修改,下定决心,恶劣的性情也会改成善良的性情。一个人有所谓气质、修养,改变气质,净化身心,这是人格不断的升华,就是要我们不断的改心、换性。要回头:人生的路,前面是半个世界,后面也是半个世界。但是,现在大家都是不顾一切地向前走,向前争;结果到头来,人生就象是一条小路,像一道窄门。如果懂得回头是岸,懂得欣赏回过头来的世界,那么,人生将更广阔,更有余地。所以,有时候我们以退为进,走不通了,要能明白转身,要懂得回头。现在一般人,有时候对于世间上的知识,也都晓得听闻,但却不知实践,不知奉行。例如: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就是这本经我听了,但是经文的最后一句信受奉行,却往往做不到。因此,现在一般学佛的人,大都只有半部经,也就是只有如是我闻,没有信受奉行。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高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自修自度很要紧。希望读《六祖坛经》的大家,都能够自度,也就是要有如是我闻,也要能信受奉行。六.为甚么要吃肉边菜?在《六祖坛经.行由品》里面,有一件事情一般人都很关心,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虽然是开悟得道了,可是他又隐居在猎人群中,跟许多打猎杀生的人混在一起,虽说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见到猎人捕捉的很多动物,如果是幼小的、怀孕的,就把牠们放了;打猎的网子不密,他就网开一面,让动物逃生,但是猎人每天把捕获的猎物拿来作下酒的饭菜,惠能大师他是吃甚么呢?他也是吃那许多的猎物吗?惠能大师说:当吃饭的时候,不错,猎人们煮的是捕捉来的动物,但是,我只放几根菜叶子在肉锅里面煮来吃,吃的是肉边菜。在佛教里,有所谓吃三净肉,也就是:没有见到杀生、没有听到被杀声音、不是特地为我而杀,这就叫做三净肉。正如中国儒家所谓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远庖厨也。凡是一个有仁慈心的人,所谓恻隐之人、慈悲之心,就像惠能大师在猎人群中生活,却不吃捕获的猎物的肉,只吃肉边的菜。因此,惠能大师才是真正懂得吃素的意义,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所谓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吃甚么,不能吃甚么,素食的意义是不断大悲种,因此,学佛不只是吃素而已。明白说,真正的学佛,吃不是重要的问题,净心,心意清净,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满口的仁义道德,满口的阿弥陀佛,满口的慈悲,心里面却充满着贪、瞋、邪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一 行由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