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前言
。我今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滑台会上,神会和尚已经是个鬓发如霜的六十七岁老人,他登狮子座,大声疾呼,驳斥当时名声威势盖国的普寂大师,直指神秀大师门下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如此胆识过人的气魄,圭峰宗密禅师歎其龙鳞虎尾,殉命忘躯。滑台之会,令北宗势力削弱,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革命,同时树立六祖惠能的法统,广开南宗顿教法门。神会和尚高举顿悟的利器,破斥空心静坐、入定求佛作圣的渐修妄想,他护师卫教的无畏精神,于滑台疾呼顿悟宗旨。他为了争取宗门的法统,在八十六岁的高龄遭受北宗的迫害和皇室的四次降旨贬谪。我们从圭峰宗密禅师撰述的〈神会略传〉的记载可知:天宝十二年,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载,恩命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安禄山造反,不久,洛阳、长安两地都沦陷了,九十岁的神会和尚挺身而出,筹集军饷,保国卫民。战乱平定后,朝廷感激他对国家的贡献,因此由肃宗下诏迎他入内供养,并为他营造禅宇。神会以三十年的时间,建立南宗的法统,终于功成愿满。上元元年(七六○)五月十三日,他与门人告别,是夜入灭。神会和尚示寂后三十六年,朝廷追封敕定为第七祖,南宗从此在历史上得到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曹溪法乳,千年来绵延不断,最大的功臣,首推神会大师。他定南宗是非,立顿悟宗旨,使六祖惠能和《坛经》长久以来被人传诵、讨论,可谓印证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至理名言。八.惠能的禅法特色《坛经》记录着六祖一生的行迹与思想菁华,始终是古今中外,教内教外研讨和考据的重要话题。以下就《坛经》里面的几句法语来说明惠能大师禅法的特色。〈定慧品〉中,六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是惠能禅法的特色,他的主旨在今我们解缚去缠,从迷返悟,见到般若本性。要如何远离颠倒梦想,度尽生命的苦厄呢?六祖惠能的伟大,在于他懂得修行要落实在生活中,所谓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六祖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者,他提出许多掷地有声的见地,把高深奥妙的佛法,落实到有情人间;把飘渺玄谈的禅学,回归到血肉生活。1自我得救:〈般若品〉里,六祖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觉即佛。他把得救的责任,回归给我们自己,要我们自我承担,自我得救。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凡夫与佛都在此心中,只要我们一念觉悟,就像一灯能使千年暗室光明遍照。六祖要行者肯定自己就是这出生命舞台剧的主角,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就像佛陀降诞时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六祖打破学佛修行人的迷执和痴想,揭示真正的禅者不是畏首畏尾的懦夫,而是自主、自尊、自立、自救的英雄好汉。所谓自我束缚,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自我解脱。2自我归依:六祖在〈忏悔品〉说: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我们归依三宝,实际上,佛陀那里还须要我们去归依礼敬呢?自我归依自性三宝,信仰自己三身具足,才是真正懂得归依的真义。见性成佛,不再是渺渺难测,只要从日常生活中,止息人我诤论,普行恭敬,就是见性,就是与道相应。我们常常见到凡夫的本性,贡高我慢,百般思量,费心地比较计较,就像乌云遮日,怎么能见性出头呢?一心具足十法界,一身具足神通变化,只要我们识自本心,不再妄求佛祖赐给我们消灾免难,那么我们就能够自我醒觉、自我归依,从凡夫贪、瞋、痴、慢之性,逐渐地开发菩萨慈、悲、喜、舍的无量方便。见性不难,对于生活能清贫知足,即见声闻淡泊之性;明了缘起法则,即见缘觉宁静之性;度众不烦不恼,即见菩萨大悲之性;无注无相、无念,即见如来不动之性。见性并无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