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注解·付嘱品第十
舟楫。」大眾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又問:「後莫有難否?」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裡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14)。』」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否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14)此指有僮苑Q張淨滿者,於洪州開元寺,受新羅國僧金大悲者,雇令取祖之首歸其國以事之。當其時州刺史曰柳無忝,縣令曰楊侃,驗其讖語,無少差謬
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師云:「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過去莊嚴劫:毘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為七佛。」
「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優婆笈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馱蜜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睺羅多尊者,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拏羅尊者,二十三、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稟承,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9
大師,先天二年癸丑歲,八月初三日,於國恩寺齋罷,謂諸徒眾曰:「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
師言:「汝等諦聽!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15),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16)。』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15)福州大安禪師問曰:學人欲識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騎牛覓牛。師曰:識後如何。丈曰:如人騎牛至家。師曰:始終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16)起信論疏上:以無明力,不覺心動,乃至能現一切境等。故言心生種種法生。此則心隨熏動,故云生也。若無明滅,境界隨滅。諸識分別,皆滅無餘。故言心滅種種法滅。此則心源還淨,故云滅也。
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17),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18)。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19),見性剎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