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注解·顿渐品第八
16)圓覺經: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17)真如中清淨圓明,本無一法可得,若迴趣真如自性,則自性中本來無非無癡無亂,斯即自性之戒定慧。若離自性而別求戒定慧法,則此法為不淨矣,故金剛經曰,法尚應捨。
復語赵唬骸溉陰熃涠ɑ郏瑒裥「侨耍晃峤涠ɑ郏瑒翊蟾侨恕H粑蜃孕裕嗖涣⑵刑崮鶚劊嗖涣⒔饷撝姡粺o一法可得(18),方能建立萬法(19),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20);去來自由,無滯無礙(21)。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22),是名見性。」
(18)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9)三乘教綱,只是應機之藥,隨宜所說,臨時施設,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於一機一教邊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20)立乃建立法門之事也。此言見性之人立菩提涅槃亦可,不立亦可。立解脫知見亦可,不立亦可。立一切萬法亦可,不立亦可也。
(21)言生死可得自在。
(22)游戲三昧者,菩薩得是三昧,於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皆得自在。
志赵賳熢唬骸溉绾问遣涣⒘x?」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23),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24)?自性自悟,頓悟頓修(25),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志斩Y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
(23)般若性空故。
(24)本無一法可建立。
(25)此為上上根人所說。
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剌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9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一日,憶師之言,遠來禮覲。師曰:「吾久念汝,汝來何晚?」曰:「昨蒙和尚捨罪,今雖出家苦行,終難報德,其惟傳法度生乎!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
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宇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為汝,終無二說。」曰:「學人識量溍粒姾蜕形_示。」
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26)。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27),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28),縱覽千遍,有何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