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机缘品第七
,石頭之後代弟子廣弘禪法,並發展出雲門、曹洞和法眼宗等三大法系。
(91)唐開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師陞堂告眾,跏趺而逝,僖宗謚弘濟禪師。
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也。初謁嵩山安國師,安發之曹溪參叩。讓至禮拜。師曰:「甚處來?」曰:「嵩山。」師曰:「什麼物,恁麼來(92)?」曰:「說似一物即不中。」師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93)。」師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94),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讓豁然契會,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日臻玄奧(95)。後往南嶽,大闡禪宗,敕諡大慧禪師(96)。
(92)此問心性。
(93)不落有邊或無邊。
(94)指馬祖道一。
(95)雖有相契,仍須用功。
(96)懷讓禪師留在寶林寺參學,侍奉六祖慧能大師達十五年之久。唐玄宗先天二年,懷讓禪師才移駕南嶽衡山般若寺,弘揚佛法,開創了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與同為六祖座下的青原行思,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禪法。懷讓禪師在南嶽弘法,大約二十多年,於天寶三年圓寂。唐敬宗時,追諡「大慧禪師」。
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臺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策云:「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97)。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98),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云:「願仁者為我證據。」策云:「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97)乃大乘法藏之總名也。
(98)言古佛未出前即可,古佛已出後若無師自悟,便是天然外道。
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鍚而立。師曰:「夫沙門者(99),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100)?」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101)。」師曰:「如是,如是9玄覺方具威儀禮拜(102)。須臾告辭。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103),豈有速耶?」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104)。」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105)。」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諡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
(99)譯云勤息,出家修佛道者之通名。
(100)何不體取無生無死之真理,以了此無常迅速之生死乎。
(101)自性本無生無死,亦無遲速可言。
(102)生死事大,豈可盲拜師尊。今為印可,所以拜之,示以非慢。
(103)自性本無動亦無來去。
(104)參之
(105)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禪者智隍(106),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云:「汝在此作什麼?」隍曰:「入定(107)。」策云:「汝云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策云:「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108)。」隍無對。良久,問曰:「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