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机缘品第七
    機緣品第七

    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時,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1)。」尼驚異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有魏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1)傳心法要: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悟,豈在言說。言說只是化童蒙耳。

    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師居之。俄成寶坊,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師乃遁於前山,被其縱火焚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於二邑焉(2)。

    (2)二邑即懷集四會二縣

    結跏趺坐二種: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後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左手在上,名曰降魔坐,禪宗多傳此坐。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門,即傳吉祥為上,降魔坐有時而用。其吉祥座先以左趾押右股,後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趺之上,名為吉祥坐。如來昔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故如來常安此坐轉妙法輪。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3),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4),後念不滅即佛(5);成一切相即心(6),離一切相即佛(7)」。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8);定慧等持(9),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10);用本無生(11),雙脩是正(12)。』」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3)傳燈錄:明州大梅法常禪師問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師言下契。直入大梅山住二十年,祖令一僧去問:和尚見馬祖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云:馬祖向我道即心是佛。僧云:馬祖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去。任他非佛非心我只即佛即心。僧回舉似祖,祖曰:梅子熟也。

    (4)前念已過去,不可貪戀,由此乃全心之清淨圓明。

    (5)心體湛然,應用自在,故後念不可滅也。後念若滅,則如槁木死灰之無情。

    (6)經云:一切唯心造。又曰:心生則種種法生,故知一切皆由心造。

    (7)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離一切相,即是本來清淨佛。

    (8)即心指當下之心,此心能照境為慧,離相清淨即佛乃為定。言定慧不二。

    (9)涅槃經:定慧等學。明見佛性。頓悟入道要門論下:僧問:如何定慧等學。師曰:定是體,慧是用。從定起慧,從慧歸定。如水與波,一體更無前後,名定慧等學。

    (10)習性指研習修成之性也。地持經:習種性者,從先來修善所得,是名習種性。

    (11)定體起用名為慧。定慧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12)定慧雙修也。

    修心訣:曹溪云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若悟如是,任呒胖谡諢o二,則是為頓門個者,雙修定慧也。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机缘品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