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机缘品第七
,不以為勝(13),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14)。』」師又曰:「汝名什麼?」曰:「名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15)」復說偈曰:「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16),明心號菩薩(17)。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18),蓮花從口發。(19)」

    (13)勝指慢心

    (14)意指法達恃誦法華經三千部而輕慢他人

    (15)若實達於法,行住坐臥,出息入息,皆真誦經。今徒勞於文句,故知未達真妙法也。

    (16)口誦心不明

    (17)不但循聲讀誦,且心通達實相,即號菩薩。

    (18)血脈論:至理絕言,教是言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19)若心通達實相,離言說而忘誦經之功,此真誦經也,故曰蓮花從口發,六祖真乃聖者發心,以大慈悲心啟示後學,我等細細參之。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20)』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21)。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20)法華經方便品: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21)法華要解:佛知見者,徹了實相真如真見也。在法名一佛乘,在因名一大事,在果名一切種智。故曰諸佛因一大事故出興,為一佛乘故法,欲令眾生開佛見知,而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也。此真知見,生佛等有,本來清淨。唯人以妄塵所染、無明所覆,而自迷失。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22)。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

    (22)此小乘劣慧之機,每興佛知見我輩無分之歎者。如法華信解品所云,猶處門外,止宿草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23),種種苦口,勸令寢息(24),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23)法華方便品: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机缘品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