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注解·決疑品第三
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23)
(23)此偈歸束到西方只在目前者,六祖正為迷人不行孝義忍讓而口誦佛名,冀帶惡業往生西方故耳。西方極樂世界,豈有不孝義忍讓之人哉。阿彌陀經云: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可知未能孝義忍讓者,心未調伏何能往生。故六祖痛發之,使人覓菩提於本心,為往生之基也。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時,刺丈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