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般若品第二
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與多無礙,法爾圓融,稱為理事無礙法界。(四)一切現象界互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稱為事事無礙法界。此外,就法界之當相而言,一切法互為一體化(相即),其作用互和無礙(相入),故說事事無礙、重重無盡的緣起,稱為法界緣起。又法界亦為諸法實相十二名之一,十二名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注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29)大智度論云:般若不異三昧。三昧不異般若。般若不異菩薩三昧。菩薩三昧不異般若。般若三昧即是菩薩。菩薩即是般若三昧。

    (30)此喻上根人大智人之容量。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31)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32)。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33),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31)1.撥無因果之見叫做邪見。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見都可叫做邪見。

    (32)指下根人,密教對根器之解釋不同。

    (33)為八正道之一,離諸邪倒之正觀也。為「邪見」之反面。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34),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善知識!一切修多羅(35)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36),皆因人置(37);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為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34)因事物而執著不離之心名執心。

    (35)修多羅或翻為契經。

    (36)一切經分為十二類之名也。

    (37)隨大小機、佛為施設。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38)?《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39);若識自心見性(40),皆成佛道(41)」《淨名經》(42)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38)大乘止觀、此心即自性清淨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華嚴經迴向品云:真如照明為性。

    (39)即自性清淨心也。吾人本有之心、自性清淨、離一切之妄染者是。

    (40)黃檗禪師傳心法要云: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出世人即識自心見性之人。

    (41)普照禪師云: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已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煉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齊、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爾。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賢聖、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高麗普照禪師修心訣)

    (4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般若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