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行由品第一
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15)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16)達磨來此土至梁魏二國。祗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所以云、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17)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18)問曰身心以何為見。是眼見耳見鼻見及身心等見。答、見無如許種見。云、既無如許種見、復何見。答是自性見。何以故、為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於空寂體中能生此見。問、只如清淨體尚不可得、此見從何而有。答、喻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何以故、為明鑒無心故。學人若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

    (19)心無所注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

    (20)一真指絕待真理而言。離虛妄謂之真。所謂真如也。真如即自性。念念自見性者。則一切皆離虛妄。故云一真一切真。

    (21)如如是不動義。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獦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9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22),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22)細細思之!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23),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24),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25),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26)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27),學法無益」(28)。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23)不顧身命也。

    (24)默契也

    (25)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悟真性、即無所祝無所住心、即是智慧、無諸煩惱。

    (26)五個何期須細細參之。

    (27)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

    (28)普照禪師曰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行由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