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行由品第一

    (7)即如來藏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8),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8)自性本智、觸處應現、千般萬般、應用不乏。不即不離。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9),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10)?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11),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12),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9)求人天有漏之果、福報盡時、還入三塗。或如今生持戒脩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落者。

    (10)福者、即從福田求得之人天福報也。雖得福、亦不能救生死輪迴之苦。

    (11)傳正法而更授以師之袈裟也。

    (12)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湥课页寿室猓蠓瓷疲捵婕磹海瑓s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9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經變相》(13),及《五祖血脈圖》(14),流傳供養。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13)畫楞伽經中說法時會處眾等之變相。

    (14)謂自初祖達磨大師至五祖弘忍大師之圖以形容嗣續列祖之傳。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15)。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16),不生不滅(17);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18),萬法無滯(19);一真一切真(20),萬境自如如(21)。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行由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