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5集
管财物,别人说你帐务不清,要不要解释?要,我们针对事情要解释。但是别人对你这个人的人格怎么样,不用解释,因为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你自己的人品人格,不需要解释,这一点你一定要有智慧,你这样就能够〔毁誉不动〕。【哀乐不生;】讲的是心的境界,也就是说他已经达到平常心啦。〔哀乐〕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一种得失,就是一种有得有失,患得患失的心,神会已经达到这样的意境了。这三句话你做得到,你就是个见性的人。【余者不得,】就是称赞神会。【数年在山,竟修何道?】又被六祖喝斥。是你,你顶得住吗?广钦老和尚栽培他的徒弟,平常不修理他的徒弟,客人来了才当面修理。你说:「啊,为什么这么不幸?不能够亲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真的在你面前,你能亲近?你受得了吗?【汝今悲泣,为忧阿谁?】你们今天难过、哭泣,到底是在担心谁呢?【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孩子他说他现在要出门,无论他要去留学或创业,我们今天所担心的是他的未来,他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内心会忧愁都是担心一个未定,我们不知道他即将怎么样,我们就是不知道才会担心嘛。若是我们知道,我们怎么会担心?比如说你出去你就会成器成材,我不会担心。但是如果你出去之后你学坏或是你颠沛流离,当父母亲的一定会担心。简单地讲,只要是我们关心的人我们就会担心。一样,因为弟子也感念六祖大师的恩德,所以六祖大师即将圆寂入灭,大家会难过。现在六祖大师点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六祖会生死轮回,会下地狱,你们当然应该难过。如果他要去受苦,我们就应该难过。但假设他不是,大家就不应该难过。六祖说他知道去哪里,但他有个伏笔,没有说他去哪里。他为什么不讲呢?我们来谈谈祖师大德的悲心。若说他的去处在哪里,有时候会让别人生起信心,没有错,但是有时候会让人家生起忧心。举个例子,比如说虚云老和尚,他享年一百二十岁。他在一百零三岁的时候因为红卫兵事件被他们打,就当场入定,红卫兵以为把他打死了。他入定以后就去了兜率天,看到弥勒菩萨在讲唯识。弥勒菩萨看到虚云老和尚来,虚云老和尚跟他顶礼,之后虚云老和尚说他不想回去了,他想留在这里。弥勒菩萨跟他说:「不行,你时间未到,你还要再回去。等你时间一到,你再来。」这就是摆明虚云老和尚在兜率天,这在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有。讲这个去处让大家欢喜:「啊,真的有个兜率天,真的有个极乐世界。」一个开悟的人,他有这个境界有这个悲心有这个能力,有的会跟你讲去处,有的不讲,是有很多原因的。六祖有可能在他方的净土他方的世界,但他也有可能在六道啊,只是他不告诉你,所以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师的心。【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我若不知道去处,就不告诉你我什么时候要走,就代表我清清楚楚。就像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拿这个公案来说,有人问禅师说:「孔老夫子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禅师就回答那个僧人说:「已知生,方知死。」老禅师替孔老夫子注解,孔老夫子事实上是知道死的。六祖知道他的去处,他知道生死,所以他才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埃【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事实上这已经点出来了,他去的地方一定很殊胜。你们知道了就不会〔悲泣〕,就会欢天喜地。六祖若不是到净土,就是圆满成道去了。【法性本无生灭去来,】谈理。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学佛法的人,一天到晚在读《心经》的不生不灭,但别人一问他,他就答不出来。「现象界明明是有生有灭,你如何说不生不灭?」现象我们一般赋予他一个名词,叫法相,诸法因为缘起的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的现象,在一般认为法相是有生有灭,这叫生灭,这是你还没有看清楚你才会这样讲。一般认为〔法性本无生灭去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