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95集付嘱流通第十师于太极元年壬子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命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荆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唯有神会,不动神情,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在山,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等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六祖大师交待这些弟子。我们也是六祖的弟子,你要流通《六祖坛经》,并不是你开悟才能够度众生,你知道一分就讲一分,知道两分就讲两分。天下的父母没有几个开悟的,他们也可以教子女。一样的道理,你不要说:「我没有开悟见性,我不敢讲。」这样的观念是不太正确的,有好的法宝我们应当流通,不但可以流通《六祖坛经》,也可以流通别的佛典佛书。【师于太极元年壬子七月,】〔太极〕唐睿宗的年号,这个皇帝在位时间很短,当时是西元712年。【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命促工。】〔新州〕六祖的故乡。【次年夏末农历落成,】西元713年,时唐玄宗即位。六月底落成,塔刚好盖一年。【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荆】六祖多久就知道他要走?你看到的是前一年。以六祖的功夫只是前一年吗?我们读到第一品,五祖弘忍三年前就知道他要走。六祖大师话中流露出慈悲和对弟子的关怀,「你们若是有疑,赶快问。」有疑惑当下就要问,就要解开。【吾若去后,无人教汝。】因缘就是很奇怪,有的人跟你说你不听,有的人跟你讲你听。不知道你们相不相信,假设你看到一个人,第一眼就很顺眼、很喜欢,并不是你这一辈子才看到他,事实上是你们过去就有因缘。相反的,你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讨厌,那也是你们过去就有因缘。如果你喜欢听我的课,是你以前就听过我的课,彼此有因缘,这叫缘起甚深。大家学佛法要明白这个概念,假设你明白,你就能够渐渐懂佛法。佛法建立在缘起,离开缘起就没有佛法可言。【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法海是大弟子,是上座,纵使法海是个开悟的人,听到六祖大师要走了,还是很难过。大家不要怀疑,开悟的人不是不可以哭泣,他当哭则哭,当笑则笑。纵使你开悟了,你父母亲要走,你还是会难过,但这跟一般的情执不一样。菩萨掉眼泪是为众生而掉的,我们一般人掉眼泪是为自己的执着而掉的,这不太一样,要分清楚。【唯有神会不动神情,亦无涕泣。】有很多专家学者考证过《六祖坛经》,胡适先生质疑是神会自己编的,好像唯有神会的境界超过其他的师兄弟。考据的东西谁对谁错我们先摆一边,现在我们讲的是真理,而且真的有六祖大师这个人。【师云:神会小师,】〔小师〕有两个意思,一是年纪最小,二是辈份最低。我们今天能够好好地读《六祖坛经》,除了要归功法海之后,还要归功于神会禅师。因为六祖圆寂之后,南宗北宗纷争还没有结束,神秀的弟子跟惠能的弟子在争谁是正宗。谁来承认?官方,就是朝廷。以前是皇帝说了算,问题是当时的皇帝既不敢得罪神秀那边,也不敢得罪惠能这边,因为神秀曾经被武则天请为国师,这是事实。再来,神秀又推荐惠能入京,这也是事实。从武则天跟中宗就不敢定案,一直到现在玄宗,最后就南宗跟北宗各推派人来辩论,六祖大师这边就由神会出来辩论,终于辩赢。事实上大家能够耳熟能详知道六祖,知道那首「本来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