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4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94集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自性起用十九对:】前面讲的是文字跟语言,现在是从内心世界的展现来讲。我们谈修行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一组。一切的障碍,修行的关键事实上就在这里。【长与短对、】从现象界讲就是长短,但从内心世界讲的是人的〔长〕处、〔短〕处,讲的是一种行为的概念。【邪与正对、】讲的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痴与慧对、】我们常讲智慧智慧,但你看智跟慧是分开的。哪里不一样?〔痴与慧对〕,慧是注重理,所以是理体,就是懂道理,可以去破一个人对理的障碍。对理不懂的叫〔痴〕,对理通达的就叫〔慧〕。【愚与智对、】智比较偏向于事相要怎么处理,不会处理事情叫〔愚〕,会处理事情叫〔智〕。我们处事要有智慧,待人要心存慈悲,这样就可以把握住正知正见,不会偏差,这样你就是修行人。【乱与定对、】〔定〕就是禅定。【慈与毒对、】要〔慈〕心待人,不要以恶〔毒〕之心待人。【戒与非对、】为什么要戒跟非对呢?因为持〔戒〕之人不会讲是是〔非〕非。六祖大师讲「心地无非自性戒」,一个持戒的人不会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直与曲对、】讲的就是一种内心的真诚。「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一个修行人就是老老实实,正正当当。【实与虚对、】我们要老〔实〕面对自己,不要〔虚〕伪待人。【险与平对、】原则上是心〔平〕。心平所以一切平安,心不平自然就危〔险〕,祸福无门,为人自招。【烦恼与菩提对、】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常与无常对、】不要执着〔常〕,也不要执着〔无常〕。怎么用?常有常用,无常有无常用,都要会用。我们常讲现象是无常,本体是常。我们常讲应用是无常,本体是一种常住真心的常。你想明白常跟无常到底怎么讲、怎么用、怎么说,要好好地读《涅槃经》。【悲与害对、】跟前面的慈与毒对比,慈跟毒比较偏向心,这里的〔悲〕与〔害〕是付出行动。【喜与瞋对、】我们要随〔喜〕,不要嫉妒别人。嫉妒跟〔瞋〕相应。【舍与悭对、】我们要布施,不要吝啬,要无住布施。【进与退对、】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它不能够分开的。我们谈学问如此,修行如此,一切东西都是如此。【生与灭对、】我们讲过很多遍了,但也可以讲这个〔生〕是生死,这个〔灭〕是解脱,所以叫苦集灭道,灭就是灭除。【法身与色身对、】《坛经》常用这样的名词。《金刚经》也谈这样的概念:「可以三十二相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