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4集
就是〔执空〕。【即长无明。】你不要讲放空这两个字,这是错的,这叫〔即长无明〕。如果有人问你:「静坐在那里做什么?」你说:「我放空。」这样不对。有人说:「师父,我不要讲总可以嘛。」你不讲,还是放空坐在那里,你的内在还是放空,这样也不对,静坐不是坐在那边不要想。你说:「师父,那我就开始想啰。」那我问你:「你在想什么?」想法义、思维自己的障碍是可以的,离开这样的知见,是胡思乱想。到底是想还是不想?静静坐着观察,这样就离开想跟不想。「我有观察就代表我不是放空,我观察我的起心动念,所以它不是没有运作,它自然在运作。」我们常讲顺其自然,很多话你都会讲,你是顺其自然坐在那里发呆,这样不对。我现在是怕你讲的都对,但你内在运作事实上是不对。不过看你平常的表现、看你坐在那里的样子就知道对不对了。你们观察别人打坐,这个人内心在想什么事实上不会很难观察,你只要静静地看他展现出来的样子就知道,你只要看他的表情,只有很详和的才是对的。有的人坐得脸色很难看,那根本骗不了人,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看到你的表情,但它是你内心世界所展现的。【执空之人有谤经,】对〔空〕义、对般若、对禅不了解的,事实上他是在诽〔谤〕经典,他不是在讲经度众生。【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第一个错误的观念说学禅不需要文字,这样是错的。很多人是学禅不看经典,很多人学禅看到有人在诵经就要破人家,这是自误误人。你既然讲不需要文字,六祖大师说那人就不应该讲话,因为语言事实上就是文字相,只是它是动态的文字。【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不用文字〕跟〔不立文字〕有什么区别?〔不用文字〕意思就是不需要文字,所以有人跟你说不需要诵经、不需要读经;〔不立文字〕就是说不需要著作、写书。我有一个亲人,他看我写了四本书,有一天来劝我不要写书了,他意思是说写也没有效,我说好。但是你去看大藏经,禅师写很多著作。所以,文字碍到你吗?它又不咬你。不要碰它、不接触它就叫不执着吗?〔不立文字〕就是不执着文字的意思。你讲那个概念事实上就是文字,你内在有概念,事实上就是你的障碍和执着。【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比如说我现在来上课跟大家分享,等一下有一个学禅的看到我说:「法师,这样讲没有效,这样上课没有意义,好好修行比较重要。」但是若不是这样,我们今天能听闻佛法吗?人常常会互相批判,实修的人都躲起来自己修,他对讲经说法的法师就会有所批判,说:「出一张嘴而已,又不会修。」难道不说就会修吗?有时候我们的脑袋真是,差一点点就差很多。六祖大师跟你们破,禅不是这个样子的,禅是该把经典放下的时候就放下去出坡。为什么是这样?比如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打开书就被书看,人都是偏一边。有的人喜欢听课,有的人喜欢唱诵法会,那都偏一边。不能说要怎么样,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本来就很自然,这才叫做随顺因缘。你都做,不要排斥,那就是不执着的意思。【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这是行为。执着外面的境界,想透过外面的境界造作,想要去〔求真〕实的自性,这了不可得,这叫向外求法。【或广立道场,】这四个字没有错,错的是下面说的有无之过患。【说有无之过患,心不正,】〔广立道吵若是为了名闻利养,到处批判别人,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就是要僧赞僧,有人愿意说法我们要赞叹,纵使在家人说法,我们不可以说不如法,而要看他讲的内容,不要到处批评。这样的人就是执着于行为跟语言的展现。【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这叫因果报应,因为他破坏正法,他自己是邪。【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不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