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94集
来否?」对于悟的人来说,〔色身〕跟〔法身〕是一个,但对于迷的人来说,就是不一样。我们现在是迷在色身,一天到晚为色身打拼,悟不到法身,是很可惜。佛示现涅槃是〔色身〕,佛的〔法身〕岂有生灭呢?>化身与报身对,】这个你要会配。我们常常讲法身、化身、报身,但不知道怎么配。为什么化身配报身呢?我们读《普门品》就知道,「应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这个〔化身〕原则上是利益别人的,〔报身〕原则上是来利益自己的,所以化身是他受用,报身是自受用,就是自己因为修行而得到圆满的报身。【此是十九对也。】读了这三十六对,并不是说只会用这三十六对,六祖大师是做一个简单的归类,告诉你以后要会这样用。现在重点不在这个归类,重点是在说你怎么用。这三十六对可以变成三百六十对。你只要把字典打开,名相很多,千变万化,就好像我们常讲八万四千烦恼,佛学里可以跟你分析八万四千烦恼。有没有八万四千法门?有,它真的可以帮你分析出八万四千法门,你要继续变就能继续变。那到底是要变还是不要变?比如说:「师父,学《易经》一定要学六十四卦吗?」「你八卦懂,六十四卦就不用学了。」「学《易经》一定要学八卦吗?」「你阴阳懂,八卦就不用学了。」「学《易经》一定要从阴阳开始学吗?」「你只要懂太极,阴阳就不用学了。」「一定要懂太极吗?」「你只要懂无极,就不用懂太极了。」一样的道理,跟你讲无极,听不懂就讲太极;再听不懂,就讲阴阳;再不懂,就讲八卦;八卦不懂,所以再乘以八就变六十四卦;如果再不懂,就再乘六十四,可以再继续讲。你现在是要懂它的意思,而不是说你每项要去细分。现在六祖大师讲的这三十六对,他讲了,接着你会用吗?不是说你会解释,这没有意义嘛!【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你真的理〔解〕了,你才会〔用〕。真懂了,一切的道理,一切的经书,不是只有佛经,诸子百家你都看得懂。我过去教《易经》时,事实上《六祖坛经》这一段对我理解《易经》有很大的帮助,对如何去突破两仪相对的概念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突破,让我知道,这个禅师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们为什么讲那些话。一个真懂的人,你拿《圣经》、《可兰经》他都会讲,真理是一样的。【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也就是说法不离〔自性〕。【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我们一般人是执着外面的现象,但是透过修行,你渐渐不执着外面的现象,反而会执着内在的现象,这不是陷阱吗?〔外于相离相〕,不要执着物质;〔内于空离空〕,不要执着精神,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物质、精神皆不可以执着。用佛法的概念,就是外不执着于色法,内不执着于心法,所以「心色两忘」。其实,不执着物质是比较简单,不执着内心的状态很困难。为什么大家没有办法像六祖这样修?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心打败。为什么有人贪图那种境?那就是掉入〔内于空〕,在执着那个空。所以,外要〔离相〕,内要〔离空〕,身心境不可执着,连不可执着的概念亦不可执着。就好像你们吃素,说:「修行又何必吃素?」一样的道理,不修行又何必吃荤?讲起来也对。那你是在讲什么?「修行又何必出家?」那你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在家?讲起来也对。「自己一个人真好,两个人也不错。」很多种概念,你只要稍微一讲,一定是执着。法义要讲得圆满是不容易,但是法义可以讲得圆满,听的人要听得圆满更难,没有人知道你听到这句话是怎么解读的。【若全着相,即是邪见;】点出它的严重性,也就是如果你执着现象,就会徒增你的〔邪见〕。什么东西你都要执着,所以我们会讲这个人主观意识很强烈,认为一定要怎么样,那就是一种〔邪见〕。【若全执空,】但如果说一切不要执着,一切随缘,这样讲是对啦,但他的内在不见得是这样的人,若不是消极,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9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