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91集唐朝征诏第八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六祖坛经》每一段几乎都是在讲修行,无论你从哪一节课开始听,事实上每一个观念都贯通。不是只听一节课的人就不能领悟,而是你真的听懂而去实践了吗?这样你才能够真的受益,不然的话,你就会一天过一天,一年过一年,一生过一生,一劫过一劫,这不是听多少的问题。【神龙元年】西元七百零六年。【上元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则天】她对佛教影响很大,她曾经短期出家,住过寺院,跟佛有因缘,也了解佛法,她喜欢看经典,也请过很多高僧大德入宫。她看了《华严经》写了《开经偈》,没有人比她写得更好。【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请惠安、神秀二师,至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处理完公事之后,还研究一乘佛法,就是大乘佛法,我们中国佛教都是偏向于大乘。你们上班有没有比她忙?下班有没有〔每究一乘〕啊?所以,如果你知道那是宝,你就不会找借口。如果你认为它不是宝,那当然你就不在意埃所以,学东西是没有办法强迫的,尤其是佛法。但是你要注意,比如说我过去教过《易经》,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易经》,不喜欢学佛法?因为你一学佛法,人家就会问你:「你不是在学佛法吗?怎么修成这样?」「你不是在学佛法吗?跟我耍什么脾气?」「你不是在学佛法吗?你就让我一下,肚量大一点。」学佛法的人就掉入一个陷阱:「我学了一、两年甚至十年,谈修行觉得很困难,像很沉重的一件事情。」别人给的压力,加上自己也没有办法欺骗自己,所以很多人退道。你学《易经》,没有人会把你跟修行扯在一起,所以一般同学学《易经》很有成就感,学佛法则没有。这样不是很奇怪吗?并不是说读了佛法才谈修行,读了《论语》不用谈修行吗?读了《道德经》不用谈修行吗?也就是要明白你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今天学了佛法,重点到底是摆在哪里?并不是你学佛法才要修行,修行不是学佛法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最主要是要让你对人生透彻,每个人都应该对人生透彻,并不是说你是哪宗哪派,或你到底信不信。为什么要对人生透彻?这样你才能够真正过得好。你要好好地活着,要过得好就要通达事理,心中才不会有怨、有恨、有遗憾。大家一定要明白,上完了《六祖坛经》之后,你到底想不想再听佛法,那是你的权利,但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束缚,不是。你明白了之后,不用人家催你、度你,不用人家权巧引导你,你自然就会研读,你才会有懂的一天。【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你看人家肚量多好,身为皇帝的国师,还在推荐:「有一个人比我更好。」真正有修行的人肚量、气度真的都很好。因为大家都已经是入道之人,哪个是明眼人,哪个是开悟的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惠安国师跟神秀他们共同向武则天推荐惠能大师。为什么六祖大师〔传佛心映?因为释迦牟尼佛传给大迦叶,一直到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所以叫〔传佛心映。【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如果我们在一个小寺庙里面当住持久了,能够接到皇帝的诏书一定很高兴,但六祖是何许人也,名利跟富贵如同天上的浮云,六祖大师就婉拒,意思是他希望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