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91集
间就好。〔薛简〕呈了诏书之后,六祖大师婉拒,一般人是快马回京报告,但他没有这样。【薛简曰:】他向六祖大师请法。这一段公案很重要,这牵涉到你们的修行。简单地讲,你是要「迷者经累劫」还是「悟者刹那间」就在这里。没有人跟你说修越久的就越容易开悟,假设你的知见不正确,这样修会有所偏差,就好像煮沙不能成粥。【京城禅德皆云:】他以当时在京城所看到的情形来请教六祖大师,就是京城这些出家人、高僧大德,他们曾经这样说过。【「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如果你想要悟道,必须透过〔坐禅〕,目的是为了得〔定〕,所以叫禅定。这里讲的〔坐禅〕是指现象界的坐禅,坐在蒲团上盘腿,坐久了之后,渐渐透过各种方法,无论是数息还是四念处,得定。定又有分层次,四禅八定,或是欲界定、色界定、无色界定。透过坐禅的方式这样的修,然后得到禅定的功夫。【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假设你没有这样修,而能够开悟的,从来都没有,没有听说过。【未审师所说法如何?】薛简请问六祖大师有什么看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这八个字懂了,你就会修行,没有真懂,就只是门外汉。我们从这八个字开始来谈:〔岂在坐也〕,这个〔坐〕就是盘腿坐在蒲团上那个〔坐〕。六祖大师不是说坐禅不好,〔岂在坐也〕,你坐在蒲团上坐禅是个修行的形式,这没有对跟错,就像你在拜佛、诵经也是一种修行的形式。但你要注意,很多修行的人只停留在修行的形式,你说他怎么会开悟?怎么会改变自己?六祖大师意思是:你不要拘泥这个修行的形式,你不要被这个形式所绑,你不要误会这个形式才是修行。你可以怎么改?你说岂在坐禅,岂在拜佛,岂在诵经,岂在念佛,早晚课也是形式,所以你不可以跟人家讲六祖说不用坐禅,你们在学禅,观念稍微一点点偏差,拿捏得不太准,很容易无形中诽谤经典、诽谤佛法。换个角度来讲,修行的形式一定有一个时间性。比如说你做早课,你做得很认真,做两个小时,从早上四点到六点,你做完早课以后呢?或做早课之前你在做什么?或你做晚课之前你在做什么?做晚课之后你在做什么?或者你说:「我在念佛。」那纵使你每天念十万句,十个小时用功的念完,其他十四个小时你在做什么?我就光问你做早晚课的事情,你做早晚课多久了?他说:「师父,我从二十岁开始做,直到现在八十岁,我做早晚课已经做了六十年了。」但是脾气、个性很多人是没有改的,这样的人应该很多。请问,这是佛的意思吗?你对不起你自己。你早晚课做了六十年,可以得一个全勤奖,但问题是,你的内心世界并没有改变,烦恼依旧烦恼,贪瞋痴依旧存在,这样不是很冤枉吗?说你不认真你又认真,你付出了六十年。但是,我并不是叫你不要做早晚课。〔道由心悟〕,这个〔道〕就是佛道,佛真正的道理是要由心来体悟。虽然要透过实践,但是如果你实践是傻傻地做,没有体悟,那个实践是有问题的。什么叫做生活?生就是生命,活就是活动,生活就是生命活动,哪一个人的生命没有在活动?!或许你认为自己在上班、在照顾家庭、在修行。但你真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们每个凡夫是活在惯性当中。不要活在惯性,要活在觉性。惯性就是佛法所讲的习气,也就是业力,你不知不觉被一股力量推动,就是惯性。你在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种惯性,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是很自然地反应,那就是惯性。你喜欢的在心理学当中叫舒适区,不喜欢的就是一种不舒服的区域,它是很强烈的,代表那种惯性强到已经在主宰你。你以为你每天都是清清楚楚在活,没有!你时时刻刻都按照你的惯性,而没有觉性。就像我们现在吃饭,是因为时间到了。我们不见得要吃宵夜,但有人就要吃宵夜才睡得着。我们不见得要吃零食,但有人认为不吃零食人生实在很无聊。就像我们认为要吃三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9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