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89集
,父亲跟孩子不能拆开,譬如:「我是别人的孩子。」和「这个孩子又是别人的父亲。」这个「我」跟「孩子」是同一个人,所以才叫做不异。不异的意思就是不离,色不异空,就是现象不能够离开空的本体,空的本体也不能够离开这个现象,它们本身是不可以分开的,所以叫「即」,即就是即是的意思。你不要以为这个概念很好懂,我们的脑袋就是有死结,我们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懂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问题。那糟糕了,你会掉入一个陷阱,比如说,你跟你的儿子,你认为:「你是我生的,我一定比你懂,所以你一定要听我的。」这样的观念是错的,因为他执着自己是孩子的父亲。我们两个是朋友不行吗?如果想成︰「我跟我的孩子是朋友。」相处、沟通的模式就不一样,彼此的关系一定会更好。如果父亲执着他是父亲,孩子执着他是孩子,这两个人都有玻当老板的执着我是老板,当员工的永远是员工,这样劳资就站在对立面。实际上,现象是假名,「我是老板你是员工」,「我是父亲你是我的孩子」,这都是暂时的,是假名。我们并不否认你们是父子关系,而是说你不要执着。学佛法,如果执着没有破,你就不会悟。释迦牟尼佛的法只有一个用意,就是破你的执着,所以东讲西讲,因材施教,善巧方便的目的就是要破你的执着,只要你不执着,懂得空的道理,就会有很高的智慧,就会有慈悲心。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一定能够从各种角度为对方想。【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徧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这一段刚好是相反,这就是由体发用,现在从本体的角度来解释产生作用。这句话就是说,所有的万物,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就是说都是生灭的。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但这样的佛性就不能够遍一切处,就是不能够普及所有的一切,意思是说假设一切都是〔无常〕的话,那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死轮回的,那「众生皆有佛性」怎么成立呢?那是不能够成立的。前面那一段六祖大师是鼓励所有的人,你只要愿意学习就能够成佛。后面这句话就是说众生皆有佛性,生死轮回只是一场梦,只不过你的梦还没有醒,所以你在轮回。现在从这个角度,从体讲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从用讲体。这样的概念是千变万化,以此类推,比如说一对夫妻吵架,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怎么样讲才有理?对公说,要从婆的角度讲给公听;对婆说,要从公的角度讲给婆听,两个人才能够释怀,这样就有理了。不然,对公讲公的理,对婆讲婆的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老师跟学生发生争执,对学生要从老师的立场分析给学生听,对老师来讲,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现在家长跟老师的立场不是常常对立吗?难道只有两个角度吗?不止啦,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或从社会的角度,观点再大一点,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事情。你不要执着一种概念,但叫你不要执着那个概念,并不是说你那个概念是错的。不要执着路见不平,但不代表路见不平是错的。用什么角度来讲都对,只要你讲的他能够接受。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那么善巧,太死板。他执着,执着「我只用这一招,我对我儿子、对我太太、对我爷爷奶奶,或做生意都用这一招。」要无招嘛!无招就是空,哪里有什么招?所以有的东西当理解了就是理解,当你不理解,你讲的东西都是有障碍,有死角,有盲点的,因为你没有通达。比如说,佛法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告诉你这本经在讲什么,比如说教《金刚经》不是教《金刚经》在讲什么,而是说《金刚经》可以帮助你吗?纵使很会讲,写很多的书,但这经典根本不能够帮助你,这有用吗?你今天去看病,原则上就是要把你的病治好,刚开始可以先了解是什么病?为什么要开这个药?你了解了之后就要按时乖乖地吃药,不要迷失你的方向,因为你当初为什么去看病?就是想把病治好嘛,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8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