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8集
四,本体界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不立一切法,】本来就没有那些问题和概念,因为是凡夫,才创立很多的概念,建立很多敌对概念和仇恨。【诸法寂灭,有何次第?】〔诸法〕本来的样子。谈到最真实的,根本没有一个先后和顺序的问题,所以六祖大师才讲顿悟,这是他的理论基矗也许你会问:「如何爬到虚空?」我就跟你说:「那就装楼梯吧。」那你的修法就不一样了,就开始去找楼梯,找到就问人家怎么爬楼梯,之后,就问楼梯到底有几个阶层。因为你的方向变成这样,你就变成这个样子。你坐电梯就好像顿悟,走楼梯就好像渐修。你读《坛经》,觉得它讲的东西有够彻底、够直接。但我知道,大家喜欢《坛经》,但不按照《坛经》的方式去修也可以,至少《坛经》给你正确的知见。就像同学问:「正邪我都分不清楚。」你好好地读《六祖坛经》,佛法的正确的观念你一定不会偏差。什么叫佛法,《六祖坛经》真的读懂,知见就建立了,不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修,不要勉强。但是,你学了任何法门,知见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学了某种法门,知见就不一样。就像净空法师也教《金刚经》,他也叫你念佛,他讲《华严经》,也叫你念佛。并不是教你《金刚经》,你就得修禅宗,这叫观念,叫知见,你适用就拿去。【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派去不回了。志诚禅师是安徽省吉州县太和人。《坛经》精彩的地方就是处处有故事可以谈,但是这些公案不是这么好懂,有时候你们认为听过了就懂,但包括我讲十几遍的人都不见得会懂。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你听懂,你懂了人生就一定不是这种状态,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心知肚明,你懂了整个人生就不太一样,生命会整个地蜕变。你读公案不要依文解义,要知道它想要讲什么,你懂了就懂。如果只是一直去研究,但又不明白真正的佛意,所以没有办法懂。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看到这个想起古装片,很多人都自称行侠仗义。但行侠仗义常常会是非不分,因为有人会告诉你那个人是坏人,所以你得行侠仗义把他干掉。没有正见的人分不清楚,这个行昌也是一样,没有正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我们常讲一个有成就的人本身没有问题,这〔二宗主〕指的是惠能和神秀,我们不要说谁程度比较高,但这两个人的心胸一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老师没有问题,是徒弟有问题,他们就是没有开悟,才会去比较:「我师父比较厉害,我们道场比较有修行,我们是修行的道场。」当你这样讲,就是在暗指别人不是修行的道场,而是办法会的道常真正开悟的人没有问题,是徒弟不明理。你可以观察到,你到大公司去,最难缠的反而是小职员,不是董事长。只要是很成功的人,他事实上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成功的人,他为什么不会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不圆满之处,所以他今天职位不高。这些徒弟也一样,为什么他还没有开悟?还在当别人的徒弟?就是他们心中还有分别心。所以这些徒弟,这些出家人还有爱憎之心,爱自己的师父,爱自己的道场,憎是憎别人。你讲这是人之常情,这个人也包括你,这样就是一般人,一般人就是痛苦的人,就是不愿意改变的人。人到底在执着什么?执着他的个性,他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