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82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82集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这个公案很重要,你要是懂,你会有很深的体悟。【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六祖坛经》里面有关禅师的公案,几乎每个禅师都专门研究一部经,不是读了三千遍就是研究了十几年。你们就是不甘愿只读一部经,胡乱读。人家是这样读的,这个〔览〕就是阅读,这跟你们念经不太一样,念经比较偏向于定,阅读比较偏向于慧,去思维,思维它到底在讲什么。原则上我是建议两者都要,我常常跟同学说:「你要研读这本经典,可以每天念一遍,然后再从头到尾好好地阅读。」当然,这要看份量,份量多的每天可以读一章一卷,读完再研究它。要这样用功,没有诀窍啦,老实就好了,老实地去做,就会有功夫。《涅槃经》我们有在教,大不了五六年就教完了。之后,同学就认为上完了。就像我们预定十二月把《六祖坛经》讲完,你就以为《六祖坛经》学完了。学完了是什么意思?那才是开始而已啦,好好用功,好好地去体悟。人家研读了十几年都不懂,他并不是客气,没有开悟就是不懂,没有开悟不要说你懂。刚才有人问我:「师父,您要不要收徒弟?」我说不收。你就说:「师父,你执着你不收。」如果说我要收,你就说:「师父,你执着要收。」我说:「好啦,我为了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我要收,但是有条件,条件就是等你开悟了才收。」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六祖回答问题很清楚,直接问。【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这是《涅槃经》里很重要的一首偈。释迦牟尼佛曾经为了这首偈,只要有人肯告诉他这首偈的后面一半,他愿意牺牲他的生命。因为释迦牟尼佛没有成道之前,就在深山修行,他听到有人讲这句话前面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觉得讲得太好了。他本来在打坐。一听到就起来,说:「是哪位仁者在讲这句偈?」结果那是一位天神所变的罗刹鬼,他就跟释迦牟尼佛说:「你要听下面那八个字可以,但是我已经饿很久了。」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你愿意把下面半句跟我讲,我愿意以我的肉身供养你。」你看,佛经好像天方夜谭。当你对这首偈还没有领悟之前,应该去悟到人家的道心,人家那种求道的心,真是让我们感动。所以,这首偈在《涅槃经》很重要,大家要慢慢地去思维,有一天说不定你会懂。【师曰:汝作么生疑?】这首偈写得很清楚,你到底哪里有问题?【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你的想法是不是这样?没有学佛的人也知道〔色身〕,说是肉体,〔法身〕说是灵魂。我们学佛的人也掉入同样的陷阱,你也认为「我有色身,也有法身。」那个法身就是我们常讲的佛性和空性,所以你常常想要舍弃色身,而悟到法身。这样的概念是陷阱,因为你认为有两个身。那前面讲过三身如果你又当成有三个身,那就更乱了,很多学佛学很久的人就是有这种概念。【色身无常,有生有灭;】这句话事实上是一般人的概念。〔色身〕,我们常讲诸行〔无常〕,只要是色相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82集